顶点小说 > 残刃 > 第一百六十二章新起点

第一百六十二章新起点


 : : : :  蒋介石的任命,本来都是内定的事情。但是内定也代表者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当蒋介石的任命公诸于世的时候,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刘茂才年轻的太过分了,只有二十五岁,在军中同等年龄的,最多也就是营连长。领先同龄人太多,一下子舆论把刘茂才又一次的推向了风口浪尖,而这一次却不同于任何一次的,这次对刘茂才来说,影响的最多的是对他的负面影响。

         : : : :  蒋介石的任命一开始就遭到了中央委员会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虽然力排众议,但是消息公布,在中华民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不免有一些“小人”愤愤不平,找到机会就打击报复。

         : : : :  对于刘茂才来说这不是他人生的巅峰,但却是一个高峰,所以在那段时间,刘茂才也是格外的小心,没有任何的别的举动,虽然命令下达,但是整编任务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刘茂才等待着风波对他的冲击。

        “g酷匠=网唯一(正.版~:,a其z他|'都;是盗)(版;

         : : : :  舆论自然还是以报纸为主,在哪个言论还相对算自由的年代,各个报纸都对这个事件进行了报道,还有一些知名人士的评论。

         : : : :  《申报》,《新民报》,《大公报》当时中国民国最为权威的几个报纸纷纷发声。

         : : : :  《申报》的标题最为简单,只是简单叙事,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只是简单的介绍了刘茂才的抗战功绩,个人情况,从军经历,至于从前当土匪的事情却是只字未提。

         : : : :  《新民报》作为国民政府的发声器,自然坚决拥护蒋介石的决定。发表题为《忠国将军,上将军衔实至名归》的文章,更多的是对刘茂才赞颂,简直就是为刘茂才歌功颂德一般,所有的战绩都在夸大。刘茂才看完之后大骂“这他妈的不是要捧杀老子吗”可见文章写的多么“华美”。

         : : : :  刘茂才没有时间看着这些报纸,他现在忙于关于东北军和三十八师的整编。三十八师作为刘茂才的嫡系部队,自然名正言顺的加入了东北兵团当中。必须说一下东北兵团的编制。

         : : : :  东北兵团作为国内最大编制的武装力量,蒋介石把它当做嫡系部队培养。给了东北兵团编制自然“敞亮”,给了刘茂才一个集团军的编制,还是第一集团军的编制,不仅如此还给一个军团的编制。

         : : : :  第一集团军的编制还是按照中国常规的编制来,里面包含三个军。至于军团编制,完全由刘茂才决定,中央委员会的建议三个军,除此之外建议组建一个重炮师,一个装甲师,一个空中飞行大队,还给了一个骑兵军编制。可谓是一个强大的兵团。

         : : : :  但是让刘茂才吐血的是,第一集团军补给粮草,武器装备,全部由中央补给。至于军团补给弹药,那么很简单,你刘茂才不是在美国有军火企业,还挺大的是吧,不是所有武器装备都可以提供吗,那么就自给自足吧。不是最近军火大亨,你的兄弟孙振南不是快要回国了吗,军火他给你提供。

         : : : :  蒋介石的命令下来了,兵员可以给你提供,军官也可以提供,你自己任命吧,给你最大的自主权。但是你别让失望了。蒋介石给刘茂才的密电就是那么简单。

         : : : :  刘茂才要的就是这点,东北军的态度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 : : :  刘茂才首先想到了一个民国著名的悲哀将军,戴安澜(戴安澜(1904~1942),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 : : :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蒋中正赋诗:“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孙立人称赞:“伟哉将军,战绩辉煌。”1943年3月,毛泽东赋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罗斯福说:“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史迪威评价“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 : : :  刘茂才身边没有机械化部队的指挥官,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戴安澜却是这方面的人才。

         : : : :  刘茂才第二个想到的就是抗日的虎将方先觉(方先觉(1903年-1983年),抗日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字子珊,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人(今属安徽萧县)。

         : : : :  方先觉萧县第四高等小学毕业后,就读于江苏省立徐州中学。之后入读南京第一工业学校。后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以后转学军事,先后就读于黄埔军校第3期步兵科、黄埔军校高教班第2期、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第4期受训。此后,他相继参加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等军事行动。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衡阳保卫战中指挥国民革命军第10军面对日军重兵围攻,坚持防守47日。

         : : : :  1949年底,离开大陆去台湾。晚年有《子珊行述》《衡阳坚守战回忆》等著作,1983年3月3日在台北病逝)

         : : : :  但是方先觉这个人却十分有争议。(衡阳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一次惨烈而悲壮的战役,国军第十军坚守衡阳四十七天,创造了抗日战争中最长的守城记录。终因弹尽援绝,方先觉下令投降。当时无论中共还是国军对他的评价都是是积极的,而晚年时却因国民党党派之争,被冷落。现代对方先觉将军的评价很多,有人说他是汉奸,也有人说他是抗日英雄。客观地说,方先觉已经尽了自己的职责,主要的责任不在于他,能在衡阳里面死守47天就是奇迹,守城最怕无援,在援军迟迟不来的情况下守军士气耗尽。7月下旬突围还有可能成功,方先觉反对突围,不愿把伤兵丢给日军。跟日本人谈投降条件时,方先觉以有条件的投降来换取日军对守军官兵的人道待遇。虽然最后遭到了日军的拒绝,但方先觉率部投降后,第10军被俘官兵没有遭到大规模的屠杀。方先觉功篑一亏,未竞全功,是悲剧人物,后人称他是”惟欠一死”。以致晚节未保。)


  https://www.lvsewx.com/books/10/10434/56461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