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大汉龙骑 > 第二千零四十七章 平定扬州(78)

第二千零四十七章 平定扬州(78)


  虽然现在距离那一天还很远,虽然这一天对他来说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但是他必须要为自己抵达交州做好一切准备,只有这样当他抵达交州之后,才不会手忙脚乱,也才能站稳脚跟,并且像刘澜那样,有朝一日能够取而代之。

  孙策有理想有抱负,当然更不缺少野心,若不然他也不会脱离袁术自立,而眼下前往交州,如果只想屈居人下,那就真的有点小瞧他了,可如果到交州只是为了取而代之,那他自问还真做不到如此厚颜无耻。

  他是相国取而代之,甚至有一个阶段也真有点着了魔一样的想着能不能取张津而代之,可他如果真做了这样的事情天下的舆论都能杀了他,刘澜取徐州而代之的关键是陶谦病逝而张绣到现在都不敢轻举妄动,何尝不是因为刘表春秋正盛?

  别说他没这个实力,就算有这个实力,那做出如此反复小人的事情来,也必然不被世人所容忍,到时候一定会有很多人在这件事情上大做文章,甚至hi像对付袁术那样各大诸侯联手,打着为刘表报仇兴正义之师来攻击他,因为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掌握着舆论,到时候他只能成为过街老鼠。

  这一点孙策深有体会,丹阳之战不就是这样吗,刘澜不就打着驰援刘繇的噱头,占领舆论的制高点,让他始终处在舆论的漩涡之中,人人喊打,那时候的压力对他真的是太大了,好些年都没能改变,直到刘澜同样取代刘繇之后,对他不利的声音才算好转,但最后刘繇现身说法主动让贤才算平息此事,但刘澜趁人之危的名声也算是被坐实了。

  当然孙策并不知道这些舆论战,往往背后都有指使,更何况所谓的话语权,亭里间在三老县城内在世家,所以当时对刘澜不利的骂声大多是出自他的对手,而袁术是最出力的那个,从刘澜在幽州到丹阳,骂了一个遍,在公孙瓒帐下时便吃里扒外,利用公孙瓒起势最后又一脚踢开公孙瓒,转而攀上了陶谦,极近阿谀之能事,却私底下暗中与徐州氏族苟且联姻,架空陶谦,夺其子陶商州牧之位,如今更是厚颜无耻打着救丹阳刘繇而最后却是他自己霸占丹阳,世上厚颜无耻者除此君无人可及。

  虚伪无耻之辈,却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殊不知这世上最道貌岸然的无耻小人便是此人,风向转变,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而刘澜却只能让内卫处理他治下的言论,不可蔓延,至于其他地方,遥不可及,当然就算有内卫,也改变不了舆论的导向。

  因为舆论的导向在袁绍、袁术和曹操们的手中,最多的人口、最多的氏族以及最多的士大夫,前面冲锋陷阵的,后面抛弓射箭的,这样的组合别说是刘澜顶不住,换成这世上任何人都得身败名裂。

  当然这也就是刘澜,毕竟他再如何在舆论上针对他,只要在军事上无法战胜他,舆论战对他的打击并不能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当然舆论的压力也让更多想前往丹阳出仕的人才望而却步,可这个人数到底有多少呢?

  或许刘澜一开始还真对自己被污蔑有点生气,但之后仔细想想,他们控制下的那些世家子弟就算自己没这些‘恶名’,也不会前来出仕,而他控制下的那些世家子弟,该入仕的早入仕了,犹豫不决者因此打消了念头可也只是少数,何况这些人大多都是丹阳的氏族,丹阳氏族,能出仕的如步骘们早就出仕了,不出仕那都是有别的心思,所以刘澜也早就把他们归入到了打击的范围之内,反正名声臭了,也就不怕再臭了,债多不压身,也不怕继续得罪人,更何况他深知一点,历史不就是任人打扮的小丫头?现在他的实力不是最强,影响力比不上袁曹,可如果哪一天他们两人败在了自己的手上,那自己背负的这些骂名,也就烟消云散,所以他压根就不会担心,更不会有什么身败名裂一说,有内卫在,他的治下对他不利的言论又怎么可能流传开来?

  孙策和刘澜可用说都是受到舆论的打压,最初刘澜觉得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乃是袁术,但后来随着拿下寿春,越来越多的知情人成为俘虏,这些年袁术所作所为逐步被披露出来,他这才知晓原来与他所熟知的演义不同,孙策在前往丹阳时并没有与袁术撕破脸,相反他是打着袁术的旗号去帮舅父吴景的,所以他最初以为自己被抹黑和孙策被抹黑都是袁术在暗中作祟其实并不是真相,袁术真正做的事情,只是与山越人取得了联系,之后山越人祖郎的造反以及世家的反叛完全都是袁术一手促成,那么在张飞们在青州与后钱造反,从俘虏之中掌握了与许都有关的事实后,刘澜终于可以把这一切完美的联系在一起了,更明白了幕后的身影果来就是袁绍、袁术和曹操。

  至于他们三人是不是暗中已经商量好,刘澜无法得知,但他却可以肯定这其中一定有人起着居中调节与安排的作用,要么三人不可能做到如此完美,配合的简直可以用天衣无缝来形容。

  如果袁术是在丹阳煽动山越人和世家造反,那么后钱在青州的反叛以及世家与小吏们在广陵抵制义仓的实施则完全都是许都的身影,所以袁绍负责的事情那就一定是舆论,这只是刘澜自己的推断,不管对不对,有一定可以保证,那就是这一切肯定都是他们三人,如果猜测错了,那也一定是把曹操做的事情当做袁绍做的了,不过这些已经并不重要,因为不管是谁做的都已经不再重要。

  从他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首先他们是以袁绍的舆论先行,对孙策和自己进行各种栽赃与诋毁,最初当天下舆论纷纷指向孙策的时候,包括刘澜在内都觉得这是人心所向,当时还真没有想过这是袁绍在背后从中作梗,甚至得知真相之后,还是有一些人会不理解,袁绍诋毁孙策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对他们这些人刘澜真的有点无语,因为他们看问题太过简单,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是一些不会懂脑子的人,袁绍诋毁孙策的目的,并不是他要对付孙策也不是他要毁了孙策更不是再给他身上泼脏水,相反他只是在借力打力,借骂孙策最终将舆论转移到他的身上。

  这无疑是非常高明的手段,等刘澜反应过来,也为时已晚,而这也是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先针对孙策的原因,因为这看起来好像与刘澜并没有联系,实则不然,因为当所有人都把攻打刘繇的孙策当做恶人的时候,刘澜的出现,毫无疑问成为了所有人眼中的英雄,可是当英雄和孙策一样最后霸占了丹阳,那这时人们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

  更加激动,尤其是之前那些未刘澜歌功颂德的人胡人发现被骗了之后,反而会变本加厉的对刘澜诋毁,孙策打刘繇霸占秣陵,还有个为舅父报仇的噱头,最少人家是光明磊落的出兵,可是他刘澜呢,打着帮刘繇扫清外敌的幌子,最后却自己坐上了刘繇的位置,鸠占鹊巢,如此险恶小人,如此卑劣手段,当真是小人,比起光明正大的孙策来,此人不知虚伪了多少。

  而这个时候,刘澜的生平事迹顺势被一点点发布出来,这时人们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刘澜走到今天,原来都是靠着如此卑鄙行径,利用了公孙瓒,欺骗了陶恭祖最后更是借刀杀人占据的丹阳军软禁了刘繇。

  当舆情到达一个顶点,人人都在大骂刘澜的时刻,曹操和袁术动手了,后钱与祖郎再加上丹阳军的氏族们纷纷揭竿而起,他们成为了抵抗‘暴政’的英雄,至于刘澜则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暴君’。

  舆论的导向很重要,刘澜深知这一点,但他的能力有限,可再有限在本郡还是有着手眼遮天的能力,舆情并没有扩散,相反真相很快就被披露出去,可在其他诸侯那里则完全是另一幅描述。

  真真假假,没有人会愿意了解真相,因为会去传这些言论的人本身就不会去了解事实的真相,他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所想,自己愿意相信的结果,对于他们刘澜不可能有任何改变他们的办法,可是对于他治下的百姓,刘澜却有着十足的信心,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忘恩负义之辈,受惠并且从中得到过实惠的百姓更多,所以舆情很快就被控制了下来,尤其是随着张飞和甄俨分别平定了丹阳军内的山越反叛和氏族造反之后,丹阳也就彻底被刘澜掌握在了手中。

  而后钱也因为太史慈的抵达成功招降,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只不过对刘澜的评价,他治下和外界却截然不同,这也是为什么之后他前往秣陵已经此次前来荆南会受到百般阻扰的原因,因为他的名声。

  信的人深信不疑,不信的人一点不信,在这个时期内,天下对刘澜的评价阿算是彻底进入到了两个极端中,讨厌他的,关羽他的任何消息都言语恶毒甚至对他进行诅咒,而喜欢他的,则将他夸的天上少有地下难寻,至于真相如何,没有人愿意去了解,因为他们并不认识自己,也从未与他有过接触,可是他们只愿意相信自己眼中和心中幻想出来的那个刘澜,卑鄙无耻,虚伪阴险。

  此时躲到了九江的孙策虽然丹阳之战失利,但刘澜成为众矢之的的结果却也让他终于有了点笑脸,显然眼下的结局对他们是很糟糕,可对刘澜来说,烦心事只怕比自己这个没夺下丹阳并且损兵折将的孙策更多。

  但这些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孙策有些时候会对身边的人谈起,可他的心思却更多放在了部队上,对当时很多人来说,部队的事情不急,先在九江站稳脚跟,获取袁术的允诺才是关键,但孙策却忽略了一个人,芮良的父亲芮祉。

  有他在,袁术的命令就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意义,而孙策之所以会选择来九江,也都是芮祉的建议,因为他在九江当过多任郡守,对这里的情况,包括亭里之间的事他都一清二楚,有他在,九江就不可能被谁取代,所以他的一声令下,九江也就彻底易主,至于袁术那封信他看都没看,因为没有必要了,虽然丹阳一败让他越发离不开袁术,但是占据一块地皮,有那么一个容身治所才是他真正关心的事情。

  孙策因为芮祉顺利进入了羡慕了多年的九江,为了这一天他被袁术欺骗,立下汗马功劳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而今日他进入了九江城,城内非常热闹,原因是城外驻扎了上万部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恐慌。

  没有人不害怕,但仅仅半天之后,这些人便开始列队欢迎,原因很简单,芮祉来了,那个深受百姓爱戴的老太守回来了,他们的日子要好起来了,每个人都是这样认为,但真相却是灾难与噩梦从这一天开启了。

  两次九江之战,两次城市被陷落,虽然刘澜军令严,没有发生任何起亚百姓强抢民女的事情,可是在战争中误伤与死去的百姓却也占了九江的三分之一,当然这里面包括孙策在到达九江之后招募的新兵。

  这个时候的新兵并不算多,当他从长沙返回之后的新兵才是不分老幼,只要来就收,可见当时的孙策其实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真正能够与单一媲美的兵源地,招募来的士兵像训练几天就顶上去根本就没有可能。

  但好景不长,刘澜再一次来了,斩尽杀绝,这一手着实让孙策真正感受到了其中的残酷,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斩草除根与不留后患!


  https://www.lvsewx.com/books/13/13562/4457040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