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大汉龙骑 > 第二千一百三十九章 平定扬州(170)

第二千一百三十九章 平定扬州(170)


  徐宣一道文书说了一个内容,就是要暂领商曹,但是其真正的用意,可没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第一是试探刘澜的是否已经有商曹人选,其次主动请缨则是要将商曹保下来,最少要在他们这边,或者更简单的说,要在以孙邵为首的丹阳郡守府管理下运转,最后当然就是商曹的油水,别说他自己惦记,秣陵上下都在惦记,

  但不管是徐宣也好,还是背后的孙邵也罢,急于自荐,说白了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商曹在孙邵接手这几年来一直都是直接归刘澜领导,虽然孙邵之前的职位不高,但却比一些县令甚至是郡守们更有实权,原因就在于他能够直接向刘澜汇报,而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在内阁成立之初与张昭抗衡的关键,也是他一步登天的重要原因。

  如果不以地域划分的话,那么可以简单的把孙邵和张昭归纳为一方是锐意进取的改革派,一方是传统保守的守旧派,所以刘澜对孙邵的使用力度之大几乎达到了让人嫉妒的地步,可不是刘澜真的如此厚此薄彼,实在是那些人观念陈旧,只有孙邵等少数几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的理念和想法,与其说是刘澜重用孙邵,倒不如说是他想用的人就那么几人。

  农业也就是现在的农曹有国渊,商业有孙邵以及工业有徐宣,如今孙邵迈出一大步,成了丹阳郡守,商曹自然就出现了空缺,本来刘澜治下就缺乏这类的革新人才,现在出现空缺,惦记的人虽多,但也都清楚刘澜用人的态度,尤其是这几个刘澜一手成立的部门和盯着的改革,自然不会随便挑选主官,而大多数人说白了再此之前都没有在商曹工作的经验,这些人肯定不在刘澜的考虑范围。

  那么这些人选中,首先在沛县商曹工作过或者是在丹阳商曹工作的这些人比如就会成为刘澜的首选,但是这些人因为孙邵的关系,又几乎都在这些年成为了他的主要支持者,那么要在孙邵打下良好基础的商曹寻找自己的代言人,显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在加上孙邵虽然离开了商曹,但却更进一步成为了丹阳郡守,所以就算能成为商曹,其实还是在他的领导之下,而不再是直接向刘澜汇报,所以这就又回到了起点,刘澜这次对商曹主官的选择,就是一次态度的释放。

  如果还是孙邵系,那么工作自然很好展开,可如果是张昭系或者辽东系,那么就算搞好了,也是在孙邵的领导之下,毕竟人家打好了基础,可如果搞不好,那就是其废物无能了,所以除了江东系,谁坐上商曹这个位置,孙邵这座大山都不可能饶得过去,一句话就是费力不讨好,看起来油水多,但风险更大。

  面对徐宣的试探,刘澜的回应看起来只是单单十几个字,但其内容却也和徐宣一样透露了好几种回答,而这对刘澜来说无疑是在这个这个时代才学会的说话艺术,或许在后世也有类似的事情,只不过当时刘澜还很年轻,才刚毕业,哪里经历过这些,所以这些说话的艺术,刘澜完全是在这个时代学来,或者说想不学都不行,你要不学你要不会,你要什么都说,那你被这些人玩死,都不知道原因。

  所以,看看刘澜的回答,想说的话都在字里行间之中,而没有直接表达出来,换言之,如果刘澜的意思真要直接表达出来,那意思就变了,刘澜一直以为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有的说话艺术,可是要真仔细想想,这绝对不是什么糟粕,而是世界通用的说话艺术,回想后世的各个国家的发言人,不都是这一套?

  谁会把话说在明面上,不都是用最隐晦的说辞把想说的话说出来,这一套用在哪里都不会有错,如果不用,那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麻烦,当然刘澜还算好的,只是现在在逐渐适应,想想以前出现类似的情况时,他哪里会想这么多,一个允字或者一个不允就解决了一道文书。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刘澜对治下颁布的一道决曹审核令,汉代审理案件,各亭里由有三老,选年高有德者,调息争讼,体现汉代德主刑辅的法制思想,县由县令兼理司法,并设县丞专理司法,郡由郡守兼理司法,并设决曹掾专理司法。

  而刘澜进行改革之后,将决曹设置成为了四级,第一级为各亭最基层决曹,主官为决曹吏掾,第二级为各县中级决曹,设决曹史专理司法,断罪决狱。第三级为郡也就是决曹掾史,第四级为决曹从事,最后还设最高级决曹长,由张昭兼任。

  这是刘澜仿照后世设立的司法体系,虽然缺陷很大,但毕竟在这个年代,刘澜现在有精力做到这些已经真的不错了,换成任何一方诸侯,这个时候也不会向刘澜对司法体系投入这么大的精力。

  但刘澜做事就是如此,既然要改革司法体系,建立军事法庭那么就干脆能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方,先把摊子铺开,然后一步步完善呗,这就是刘澜最初的想法,当然他真正的想法还是要把死刑的权利拿回来,交给决曹长来处理。

  而在决曹长的处理中,同样斗智斗勇的情况发生了,只不过这一回是刘澜与张昭之间的隔空较量。

  张昭对于刘澜的任免给出的回答是精力不济,很难兼顾,所以请主公考虑他人,或就保留现有司法体系,以各州刺史为最高决曹长,负责死刑审核,对于张昭请辞决曹长一职,刘澜有些出乎意料,可细细一琢磨,却也反应过来他这是在以退为进。

  说白了首先是他认为现有的司法体系是健全的,大汉朝已经用了四百年,没出现什么问题,其次他是对刘澜莫名其妙的改革不是很满意,以他的思想,司法体系完全没必要改革,毕竟大汉朝的虽然承秦律,但终究还是讲究德主刑辅。

  而刘澜依然用很简单的话回复了张昭,意思就是虽然增加了负担,但只要你一切按章程去办,不胡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一句话就把张昭怼了回去,你不是觉得司法审核麻烦吗,那我就告诉你,事关生死,就算麻烦也必须要由你亲自监督,一句话这件事非你张昭莫属,其他人就算你建议继续交由暂领刺史的孙邵都不行,我只信任你。

  在秣陵,除了你没有第二日更适合领大决曹,我知道你有顾虑,地方既然已经审定的案件,你这里驳回,肯定会得罪人,因为正常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冤假错案的,如果出现要么就是急于破案,要么就是冤枉好人,这后面的利益我清楚,你也明白,所以我让你做大决曹,就是要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到时候真要是涉及到了一些什么人,连你都处理不了,那就找我来,我为你做主,可是你不想趟洪水或者说直接推给孙邵,想也不要想,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真实用意,你是想借这件事情找孙邵的把柄,如果他徇私,你正好拿他个先行,你的这些想法我都清楚,你这些小心思以后最好不要去想。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刘澜也说过他不喜欢这样的说话方式,真的太累了,可这样的想法一定是在刘澜入主徐州之前才会有,而入主徐州之后就在不断的改变,道理很简单,因为有些话就必须要这样说,而且不这样说还不行。

  最典型的一个道理,就好像第一次九江之战,刘澜为什么出兵,不就是因为孙策封锁长江,阻断了他与刘表之间的联络吗,刘澜能怎么办,派人过去告诉孙策,小子你给我听好了,限你一个月之内解除封锁,不然我会立即提兵来攻打九江。

  这够直接了吧,用武力来逼迫孙策放弃对长江的封锁,可以让刘澜的船只在长江自由通行,如果是以前的刘澜,会觉得是啊,直接一点多好啊,你要不解除封锁我就打你,又何必要去多费口舌呢?

  可现在的刘澜肯定不会这样做,或者说当时的刘澜已经没有这样去做了,因为他非常清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首先刘澜真要这么直截了当的话,那首先就让孙策有了提前备战的准备,刘澜在丹阳之战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声东击西的计策,杀了孙策一个措手不及。

  而如果真把一个月后的出兵时间告诉了孙策,首先就是让他有了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一个月啊,多大规模的战斗都足够准备好了,尤其是对粮草和兵械的筹集,最少能够保证九江一年半载的用度,换句话说,到时候就算孙策死守九江,也能坚持个一年时间,这仗也就不好打了。

  其次既然刘澜都放出这样的狠话了,那肯定不会是吓他啊,所以孙策肯定要给自己找盟友,首先就是袁术,其次是长沙,这三处不管孙策倒向哪一边,孙策直接向他父亲或者是从前的自己一样,那刘澜就不只是面对孙策而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势力,投靠袁术的话,以当时袁术的实力,肯定是要与刘澜一战的,但是比起后面孙策求援,寿春仓促出兵不同,这一回袁术完全可以准备充分出兵,这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到时候再加上第三次徐州之战,刘澜可能会因此而导致全线的崩盘。

  其次如果孙策倒向了张羡,那开战的结构可能会小,但是以刘澜此次在长沙与张羡接触的结果来看,到时候孙策十有八九会宣布答应刘澜的要求,下令水军放弃对长江的封锁,以此来换取不被刘澜出兵攻打。

  面对这种结果的刘澜自然失去了大义和出兵的借口,那也就不可能出兵攻打九江了,可问题是在刘澜的眼中,孙策是心腹大患,这才是关键,而不是封锁长江,说白了封锁长江只是他出兵的借口罢了,可现在因为你的经过,孙策让你失去了出兵的借口,而更为关键的是,你这样做付出的代价却是把孙策推向了袁术或者是张羡,这不就是为他人做了嫁衣吗?

  而最后一点才是关键,你的狠话已经放出了,袁术准备也已经准备好了,而且还联络好了梁大势力,因为在刘澜向来,孙策不会只联络一方诸侯,他甚至可能会同时联络三方,张羡、袁术和曹操,可如果他是孙策的话,那么就刘澜的战略眼光来进行选择的话,他首先会投靠张羡,换取他全力的支持,其次他会拉拢曹袁,因为他们与刘澜有旧怨,所以就算孙策不表明忠心,他们也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可以攻打刘澜的机会。

  所以真到这个时候,刘澜出兵不出兵都很难受,出兵吧,你没有出兵的借口了,再强行出兵那就失去了大义,古代用兵对大义是非常看重的,你要是师出无名,不仅天下人不会支持你,连你自己的士兵都不会支持你,而这个时候的刘澜才是最尴尬的,出兵吧,没有了借口,不出兵吧,又下不来台。

  所以说话的艺术刘澜从入主徐州之后,随着自己的官职越来越大才越来越明白了说话艺术的重要性,尤其是他这个位置,更是不能乱说话,瞎讲话,因为他的一句话可能关乎数以万计百姓的生死存亡。

  所以刘澜不得不对他说话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了,而要说好话,其实也很简单,刘澜自己总结的几点,首先你要有中心,你要用一句话哪怕非常的隐晦,但是却可以让对方知道你这句话的中心是什么。

  其次则是目的性要明确,就是要看到的结果,就好像对徐宣的文书,中心是我允许你暂领商曹,而目的性呢则是很明确的告诉你,我用你是要让你培养出合适的接班人,在此期间你要捞油水我不管你,捞多少那是你的本事,可如果你耽误了商业的改革,乱了商业的市场,那你就别怪我不客气。

  那么第三点则是要让对方对他这番话进行一个评估,这个评估其实就很简单了,是选择答应还是选择拒绝,而最后呢,因为刘澜没有明确的进行任命,所以这道文书与其说他与徐宣直接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但又等于两人什么也没有说,因为这道任命只要没有任命,刘澜就始终都会有回旋的余地。


  https://www.lvsewx.com/books/13/13562/4906320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