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赵家天下宋朝人 > 第四十八章:识时务者为俊杰——最轻松的灭

第四十八章:识时务者为俊杰——最轻松的灭


建隆三年(962年)十月,武平、荆南先后请求赵匡胤出兵平定张文表叛乱,这就给了赵匡胤一个出兵荆南、湖南的绝佳机会。

这可是两块大肥肉啊,尤其是荆南,荆南首都就是荆州(江陵),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东通金陵。

荆州这地方太有名了,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魏蜀吴在荆州不知道打了多少次,整部三国演义,总共有一百二十回,其中有七十二回提到了荆州。

这样一个军事要镇,赵匡胤早就想拿下来了,可他没借口动手。

因为荆南自高保融开始,就对宋朝可是毕恭毕敬,到“一年三朝贡”的程度,不仅自己称臣,还劝别人称臣。

伸手不打笑脸人,高家人这么诚心诚意,赵匡胤确实不好意思直接翻脸。

正好湖南帮一大忙。湖南、荆南2份求援表都在赵匡胤案前,他正打瞌睡呢,就有人送枕头,这么好的事上哪找去?

赵匡胤喜上眉梢,当即决定动手,拉开了统一南方的序幕。

首先他命副内酒坊使卢怀忠出使荆南,一句话——“江陵人情向背,山川地理,我尽欲知之”。

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赵匡胤没说出来——我欲尽取之!

很快卢怀忠回来报告:“高继冲甲兵虽整,而控弦不过三万,年谷虽登,而民困于暴敛。南通长沙,东距建康,西迫巴蜀,北奉朝廷,观其形势,盖日不暇给,取之易耳。”

赵匡胤闻言大喜,马上叫来宰相范质等人,提出了一个计划:“江陵四分五裂之国,今假道出师,因而下之,蔑不济矣。”

赵匡胤这个计划叫假虞灭虢,说的是春秋时期,晋献公为了吞并虞国、虢国,在手下谋臣荀息的建议下,用金钱开道,破坏虞虢联盟,然后两次借道虞国,先灭了虢国,而后回军途中,灭虢大将里克装病,赖在虞国不走了,最后顺手牵羊,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虞国给灭了。

这就是著名成语唇亡齿寒,假虞灭虢的出处。

现在赵匡胤故技重施,他都用不着拿钱收买南平,南平和武平都是赵匡胤名义上的小弟,小弟有难,请求老大哥出兵帮忙,以救援之名,向荆南借道前往湖南,本就名正言顺,高继冲根本没有反抗的理由。

建隆四年(963年)正月初五日,赵匡胤命酒坊副使河间卢怀忠、毡毯使洛阳张勋、染坊副使康延泽等率步骑数千人奔赴襄州打前站。

正月初七日,以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都部署,担任大军主帅,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召集安、复、郢、陈、澶、孟、宋、亳、颍、光等地州兵在襄阳汇合,正式讨伐张文表。

正月初十日,命太常卿边光范权知襄州,户部判官滕白为南面军前水陆转运使,负责大军水路粮草运输。

正月十三日,任命张勋为南面行营马军都监,卢怀忠为步军都监,准备立即挥兵湖南。

正月二十三日,征发南平三千水军攻打长沙。

这样一来,大军集结完毕,在慕容延钊、李处耘的率领下,大宋王朝统一第一战即将打响。

二月初三日,李处耘率军抵达襄州,一到襄州慕容延钊就病了,病得很重,不能理事的那种,至于真病假病,只有问他自己。

而李处耘马上派使者丁德裕去见高继冲,提了两个简单的要求,第一,向高继冲借道;第二,要求高继冲给大军支持点粮草。

这么老土的招数当然骗不了人,高继冲和手下人一商量,都觉得李处耘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可高继冲虽然看出了问题,也没胆拒绝赵匡胤,左思右想,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借道可以,犒军可以,但王师请不要进城,我们就在城外百里处设宴招待大军。

高继冲理由也很光明正大:王师突然入城,只怕引起荆州百姓恐惧。

李处耘一听这个方案欣然同意,只要你松口答应借道,让大军进入江陵城外百里,也无所谓,大宋骑兵转瞬就到,不算什么事。

于是,李处耘率军朝荆州进发。

南平不是没有明白人,李处耘一进来能有什么好事。

荆南兵马副使李景威当即对高继冲说道:宋朝大军表面上是借道讨伐湖南,但看这阵势,分明是冲我们来的。我要领三千精兵在荆门中道险隘处设伏,到时趁夜打个埋伏,搞定大军主将,大军就会退兵,然后我们再去湖南抓住张文表,把他献给朝廷,这样一来南平有救,要不然你就只能有摇尾乞食了。”

李景威这计划很大胆,很疯狂,先要冷不丁的抽宋朝大军一顿,然后还要去打张文表。

宋朝也好,张文表也罢,都不是南平招惹得起的。

高继冲被这疯狂的计划给吓傻了,我们自己有几斤几两,我还不清楚,这不找死吗?

他当即反驳道:“吾家累岁奉朝廷,必无此事,尔无过虑,况尔又非慕容延钊之敌乎?”

李景威还要再劝,可他忘了南平内部还有投降派,这些投降派以节度判官孙光宪及衙内指挥使梁延嗣为代表。

李景威一开口,孙光宪就对高继冲曰:“景威,峡江一民尔,安识成败。且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圣宋受命,凡所措置,规模益宏远。今伐文表,如以山压卵尔。湖湘既平,岂有复假道而去耶!不若早以疆土归朝廷,去斥堠,封府库以待,则荆楚可免祸,而公亦不失富贵。”

孙光宪也不傻,也看出宋朝大军没安好心,搞定张文表后,肯定会对南平下手。反正张文表是死定了,而我们也不是对手,我们还不如等王师搞定张文表后,向朝廷投降,这样你还能保住荣华富贵。

高继冲一听有道理,同意了孙光宪的建议。

李景威急了,南平这是要被灭国啊,他仰天长叹,悲痛莫名,大喝道:“大事去矣,何用生为?”

说完,他扼吭而死,以死殉国!小小南平,竟然也有此忠臣,这或许就是南平立国数十载的原因。

千年读史之后,食堂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李景威,感怀其忠,又悲叹其不智,南平不过三州之地,诸葛复生,也难以挽救危局。

天下大乱数十载,人心思定,国土思归。

南平之主高家三主都称臣宋朝,归顺宋朝也是迟早的事,你这又是何苦呢?

不过李景威的事迹感动了赵匡胤,称赞道:“忠臣也!”然后命人妥善照顾他的家人。

可惜的是他没感动高继冲,高继冲对他的意见置之不顾,铁了心的要跪舔宋朝到底。

而李景威一死,南平内部再也没人反对宋朝大军进入荆南了。

高继冲马上派梁延嗣和自己的叔叔高保寅组成一个犒军团,去迎接、犒劳李处耘大军。

二月初九日,李处耘大军抵达荆门,李处耘热情洋溢的接待了梁延嗣和高保寅,并且真诚的表示自己只是借路,第二天就会奔赴湖南。

梁延嗣闻言大喜,马上派人回报高继冲,王师是好人呐,他们真的只是借路,马上就走,您不要担心了,一切安全无虞。

到了晚上,就连之前生病的主帅慕容延钊也出来了,也不知道他病好了没好,他在军中大帐中举办一个联欢酒会,热情洋溢的请梁延嗣、高保寅等每一个南平犒军团成员赴会,大家都要来,今晚我们喝个不醉不归。

梁延嗣、高保寅等人很激动,中央来的同志真热情啊,这么关心我们地方同志,中央地方一家亲,大家喝个痛快。

也不知道他们是被慕容延钊的热情忽悠昏了头脑,还是他们喝高了,眼神不好使,脑子不够用,他们竟然没有发现都监李处耘没有出席酒会。

那李处耘哪去了?答案是,李处耘当天晚上就率领数千骑兵倍道而行,火速奔向荆州。

李处耘很着急啊,他要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如猛虎下山般,突如其来地出现在高继冲面前,让高继冲明白,从大军进入南平境内第一天开始,南平就完了,识相的早点投降。

可怜的高继冲,还在荆州城傻乎乎的等梁延嗣、高保寅回来呢,结果好叔叔没等到,等来的消息是王师大军已经杀奔而来。

高继冲傻眼了,他知道南平将亡,但他想不到这一天会这么早到来,假虞灭虢,不是先灭虢,再灭虞吗?王师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呢?

这会说什么都晚了,紧闭城门,抗拒王师只能是死路一条,顶多让自己多坚持几天,这又何必呢?

高继冲一想,放弃了抵抗,率人在荆州城外十五里处迎接李处耘。

估计当时李处耘也有点蒙,他真没想到高继冲会投降得如此干脆,可能他下意识的会以为前面有埋伏。

可转念一想,哪有国君亲自带人埋伏的,再说,他都已经冲到这里来了,有埋伏又如何,南平已经是煮熟的鸭子,难道还能飞了不成。

为了稳妥起见,他小心翼翼的接见了高继冲,然后让高继冲原地不动,下了一命令“以待延钊”。

自己则率亲兵,从北门先行进入荆州,控制荆州城内各要道城门,耐心等候慕容延钊大军前来。

很快,慕容延钊来了,宋朝大军顺利接管荆州。

高继冲无奈之下只好交出印信,户籍资料,彻底投降。

于是,南平三州十七县十四万两千三百户百姓全部归属宋朝,南平不幸的成为被赵匡胤吞并消灭的第一个国家,总计历经五高季兴、高从诲、高保融、高保勖、高继冲四代五主。

宋朝灭国第一战,以这样近乎完美的方式落下帷幕,

由于襄州是宋朝领土,以宋朝大军出襄州开始算,宋军灭南平花费时间不足七天!

如果宋朝大军没有哪位倒霉蛋骑马掉死,走路摔死,或者没有哪位酒鬼在联欢酒会上醉死,那这场灭国战宋朝大军的死伤人数为零!

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用时最短、损伤最小的灭国战。

二月十七日,大军灭南平捷报传到开封,赵匡胤仍然命高继冲担任荆南节度使,同时委任枢密承旨王仁瞻担任荆南巡检,奔赴荆州接管治理南平三州旧地。

二月二十八日,赵匡胤又开始赏赐南平降官,梁延嗣担任复州防御使、孙光宪为黄州刺史、王昭济为左领军卫将军,从今以后,你们都是大宋朝廷命官,南平彻底不复存在。

不久荆南节度使高继冲举族归朝,而后改任被改命为武宁节度使,高继冲也正式成为大宋朝廷的官员。

后来,高继冲曾进献《伤寒论》,为中国古代医学做出巨大贡献,高继冲因此留名青史。

高继冲是个聪明人,他在担任武宁节度使时,政事全部委托给诸僚佐,自己啥也不管,就这样,他反而被称为有德政。

开宝六年(973年),高继冲于武宁节度使任内去世,赠侍中,被百姓请求留葬当地,但被赵匡胤拒绝。

作为一个亡国之jun,高继冲算是得了一个善终。

不仅如此,他的亲弟弟高继充归顺北宋后,官至归州刺史;他叔叔高保寅四个儿子高辅政、高辅之、高辅尧,高辅国都曾中进士。

这就叫识时务者为俊杰,那接下来湖南的周保权会这么识时务吗?


  https://www.lvsewx.com/books/15744/15744513/315621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