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赵家天下宋朝人 > 第四十五章:这个大黑胖子很忙

第四十五章:这个大黑胖子很忙


杯酒释兵权之后,赵匡胤终于开心了起来,吃得香,睡得着,一切都高枕无忧,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所有的军情政务都只是些迎刃而解的小事,再也没有什么能让赵匡胤愁眉紧锁的了。

建隆二年(961年)八月十八日,镇守定州八年之久的义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孙行友,因为图谋不轨,被赵匡胤轻松拿下,削去官爵,禁锢私第。

孙行友这个后晋时期崛起,靠抵抗契丹发家的流民主帅,终于栽了个大跟头,险些小命不保,直到两年后,才被放了出来。

赵匡胤杀鸡儆猴,用孙行友的遭遇震慑其他节度使,大家伙注意啦,变天了,都给我老实点。

之后,赵匡胤甚至还享受了一把汉家天子的威风,各藩邦小国,如占城国、回鹘国、三佛齐国等国纷纷来开封朝贡,最值得一提的是女真人和党项人。

这年八月二十五日,东北的女真人,派使臣嗢突剌,进贡名马,嗢突剌成为宋史第一个记录在册的女真人。

到了第二年,即建隆三年(962年)正月二十二日,女真人又派使臣只骨来访问宋朝,

建隆三年三月二十日,女真人又派人朝贡。

一年时间之内,女真人不远千里三次派使臣联系宋朝,就是他们因为饱受契丹人压迫,想找个靠山,希望有朝一日联合宋朝人能推翻契丹人残暴的统治。

这点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女真人和北宋的联系,从北宋开国一直贯穿北宋灭亡。

当然这次也只是来拜拜码头,联宋攻辽这么大的事,女真人也没有明说,至少史书没有记载。

宋朝这边,你不说,我也不问,契丹人不是那么好打的,大家点到为止,知道意思就行了,以后有机会再合作。

赵匡胤并没有把女真来使放在眼里,甚至都没有怎么接见两个不起眼的使臣,收下他们的礼物,回馈一笔犒赏,打发上路。

赵匡胤又怎么会想到女真人真的做到了——现在你对我爱理不理,日后我让你高攀不起。

女真人刚走,党项人又来了,这年四月二十一日,党项人首领、定难节度使李彝兴遣使进贡三百匹战马。

赵匡胤大喜,战马是宋朝急需却不出产的好东西,李彝兴可谓是雪中送炭。

赵匡胤激动之余,亲自监工,让玉工连夜做条玉带,并亲自问清了李彝兴腰围尺寸。

当赵匡胤得知李彝兴是个比他还要胖的大胖子,赵匡胤不禁感叹道:“汝帅真福人。”

然后就将这特意制造的玉带赐给了李彝兴,史称“彝兴感服”。

  

此时包括赵匡胤在内的所有宋朝人都不会想到,党项人和之前的女真人将会成为宋朝人怎样的噩梦,他们送来的这点微不足道的贡品,日后将会让大宋君臣,以及宋朝黎民百姓怎样加倍偿还。

说实话,两个藩邦之臣确实很难让赵匡胤花费太多的精力。

这一年赵匡胤这个大黑胖子太忙了,首先他要忙着赈灾,这年淮南道、河北道、京东道、陕西道等地发生严重饥荒、旱灾、蝗灾,

翻开史书,这一年,记载最多的是,民饥、诸州旱、诸州蝗的记载,光是赈灾就够大宋君臣好一顿忙活了。

结果天灾还没搞定,军备武器库又失火,要惩罚责任人。

内部还没搞定,外部又出事,

北汉又跳出来惹事,攻打宋朝潞州、晋州、麟州,好在被地方守将给击退了。

接下来,赵匡胤更忙了,国朝新立,很多事都被耽误了下来。

这会赵匡胤需要重新建立宋朝的法律法规。

二月,赵匡胤下诏,但凡盗窃满五千文者直接处死,后来又下令抢劫三千文者处死;

三月,赵匡胤下诏,诸州自今决大辟讫,录案闻奏,委刑部详覆之,地方节度使执行死刑权力收回中央,进一步剥夺地方司法权,逐渐开始了强干弱枝政策。

三月,赵匡胤又下诏,实行盐榷、酒榷,“官盐阑入至三十斤,煮鹻至十斤,坐死;蚕盐入城市百斤以上,奏裁;又修酒曲之禁。凡私造,差定其罪,城郭二十斤,乡闾三十斤,弃市;民敢持私酒入京城五十里,西京及诸州城二十里至五斗,死;所定里数外,有官署沽酒,而私酒入其地一石,弃市。”

谁敢违反规定贩盐沽酒,直接砍头,赵匡胤用最严厉的态度,狠抓大宋经济市场。

而后又下诏,全国各地要抓紧捕贼擒盗(即镇压起义)工作,并且给出规定时间,规定任务,完成者的有奖,通通升官,没完成的通通贬官降职。

赵匡胤用简单粗暴的军人作风,狠狠整治全国治安,进一步巩固宋朝统治。

这时,赵匡胤忽然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去世的亲人没安排好。

四月十八日追赠已故大哥赵光济为邕王,已故五弟赵光赞为夔王,自己第一位已经病逝的原配夫人贺氏为皇后。

而后,赵匡胤忽然发现自己住的房子不怎么样,得装修,让好兄弟殿前都指挥使韩重赟按洛阳宫殿的图纸改建开封皇城。

忙完这一切,这年又还有科举考试,容不得赵匡胤有半点马虎,马适非常走运,成为这年的状元,也是继杨砺、张去华之后,大宋第三位状元,但他倒霉,还没来得及做官,他母亲就病逝了,然后自己悲痛过度,不治而亡。

好吧,大宋的读书人,你们的好日子还要再等一时间才会真正到来。

可能赵匡胤已经意识到,读书人将会成为大宋朝廷日后的主角。

这年九月初一日,赵匡胤特意下诏,禁止考生称自己为主考官的门生,从此以后你们都是天子门生,你们的老师只能是皇帝。

赵匡胤希望借此阻止文官抱团,形成党争,可惜事与愿违,他这条诏令根本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自有科举以来,主考官实际就是考生的座师,考生就是主考官的门生,中榜的考生进入官场后,不可避免地和考官结成一派。

这样的师生关系成为官员结党营私的重要途径,成为历朝历代都无法治愈的官场顽疾,而宋朝更是成为党争最严重的王朝之一。

到了十月十七日,赵匡胤又发现赵普应该升官了,于是枢密副使、兵部侍郎赵普荣升检校太保、枢密使;镇守扬州的宣徽北苑使李处耘荣升为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

两人一正一副,负责主管枢密院工作。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赵普一上任,就露了把脸。

建隆四年(963年)二月初三日,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回京述职。

赵匡胤一看年近古稀的符彦卿也挺不容易,再想想他还是自己弟弟赵光义的老丈人,大宋王朝的皇亲国戚。

建国初期,符彦卿这样的元老为稳定形势做出了突出贡献。

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自己都要好好犒劳一下这个老人。

于是,赵匡胤马上赐他袭衣、玉带,并有意让他掌管禁军。

但是这个任命,遭到赵普的强烈反对,赵普反对原因是:“彦卿名位已盛,不可复委以兵柄”,符彦卿是五朝元老,这明显不符合之前赵匡胤对禁军将领任免的规矩。

实际上符彦卿此时已经六十六岁了,半截身子都已经入土了,他还能造反自己当皇帝?

其实吧,赵普未尝没有假公济私、公报私仇的意思,赵普和赵光义不和,举世皆知,他怎么可能会让赵光义的老丈人掌管禁军。

明面上他防的是符彦卿,暗地里防的是赵光义。

于是他一个劲的劝阻赵匡胤,符彦卿不能掌禁军,如此重复一百遍。

赵匡胤听得都有些烦了,有次赵普又来劝他。

赵匡胤直接说:你又要来说符彦卿的事?你烦不烦啊,这事免谈。

赵普很精,当即否认,我找你是因为别的事。

赵匡胤无奈,只好和赵普开始聊天。

果然,赵普事一说完,马上又说到了符彦卿的事。

赵匡胤烦了,气嘟嘟地问道:“卿苦疑彦卿,何也?朕待彦卿至厚,彦卿岂能负朕耶?”

老赵,你为什么一直怀疑符彦卿?我对符彦卿这么好,他怎么可能背叛我呢?

结果赵普张口就来:“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

当初柴荣对你怎么样?你不还是背叛了柴荣?

这话其实和《丁晋公谈录》里赵普那句,“只如陛下,岂负得世宗?”有异曲同工之妙。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赵普算是抓到赵匡胤痛脚了,揭露了赵匡胤对武将内心深处的忌惮和猜忌之心。

做贼心虚,做贼的最怕贼惦记,赵匡胤就是这么上位的,他非常忌惮有人复制他的成功之路。

于是,赵匡胤瞬间就没话说了,符彦卿任命就此破产。

而符彦卿从此被吓破了胆,转而向石守信等人学习,以射猎为乐,放鹰逐犬,不务正业,聚敛财务,自污其名,一切都只为了打消赵匡胤对其的猜忌之心。

因此后来赵光义曾评价道:“只如近世符彦卿,累任节镇,以射猎驰逐为乐。由是近习窥测其意,竞以鹰犬为献。”

这就是宋朝武将的悲哀,他们能不能担任要职,看的不是资历和才干,而是皇帝的猜忌。

赵普一句“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成为宋朝武将挥之不去的噩梦。

赵普初任枢密使就阻止了符彦卿掌管禁军,一时间威风凛凛。

但这只是他在担任枢密使时一件小事,真正让他留名史册,影响巨大的事,是那个著名的雪夜定策!

赵普一席话,制定了宋朝统一的方向,拉开赵匡胤统一战争的序幕。


  https://www.lvsewx.com/books/15744/15744513/315720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