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赵家天下宋朝人 > 第二十八章:我要打十个——六合之战

第二十八章:我要打十个——六合之战


前文说到,周唐谈判破裂后,为挽回战局,南唐皇帝李璟派四弟齐王李景达率兵渡江作战,朝周军发起反击,希望借此收复被后周大军攻陷的扬州、泰州等地。

南唐大军首战告捷,收复泰州,逼得韩令坤遁走扬州。

但是南唐大军好运结束了,柴荣派张永德援助韩令坤,并派赵匡胤率两千兵马,驻守六合,严厉禁止韩令坤所部退后。

最终,韩令坤在扬州击败右卫将军陆孟俊,扬州依旧被后周占据。

这个时候,李景达竟然不管扬州,脱离主战场,率精兵两万,绕道六合,想来个擒贼先擒王。

结果,正好迎头碰上了赵匡胤,就这样,赵匡胤和李景达将在六合展开一场激战!

当赵匡胤得知李景达来到六合后,赵匡胤头皮有些发麻,他有点蒙。

赵匡胤勇猛无敌不假,但他不是傻子,现在自己手中只有两千人马,而李景达有两万多,而且个个都是南唐军中千里挑一的精锐,双方数量对比是1:10。

也就说,赵匡胤要打一场以一敌十的战争!

而且六合这地,无险可守,根本无法依托地利,与敌人周旋,赵匡胤只能硬碰硬的以少敌众。

众所周知,赵匡胤武艺高强,技击水平非常高,以赵匡胤的武艺,大喊一声,我要打十个,没多大问题。

可要他率领两千人马,打对方两万精兵,这着实有些难办。

更要命的是,赵匡胤来六合是担任督战队角色的,他是以最快的速度赶来六合,阻止韩令坤撤离扬州。

也就是说,赵匡胤根本毫无准备,甚至连必要的军需战备,刀枪箭簇,攻守器具他都没有带足。

诚然,赵匡胤此前确实连战连捷,可那时候赵匡胤是主动进攻,他的胜利是建立在准备有素的基础上的,那么这一仗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赵匡胤从一开始就完全落入下风。

这仗怎么打?毫无疑问,正常人的做法就是撤退,暂避锋芒。

就算赵匡胤真的率部撤退,想必包括柴荣在内所有人都无法过于苛责赵匡胤,毕竟此战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赵匡胤不利因素太多了。

但是,如果撤退的话,李景达这支突然而至的大军,就会改变整个战局。

要知道,现在后周大军还没有人知道有李景达这支军队的存在!

怎么办?赵匡胤是选择溜之大吉,通告友军?还是率部抵抗,等待韩令坤率兵救援?

面对生死考验,赵匡胤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赵匡胤马上下令,在六合结寨,兄弟们,我们不撤,就在这挡住敌人!

赵匡胤马上集结所有兵力,不分偏寨,不要呼应,聚集在一起,目的就是不让敌人知道自己兵力虚实;

然后赵匡胤在营寨前竖立自己的大旗,让南唐人知道挡住他们的是谁;

而后赵匡胤开始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赌博!

他穿上自己那套拉风至极的装备,跃马出寨,在南唐军队前耀武扬威,旁若无人。

对面的唐军听着,我赵匡胤来啦,有种的决一死战!

赵匡胤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迷惑敌人,在六合拖住敌人,能拖多久拖多久!

赵匡胤这一出现,李景达也蒙了,他这次出兵不是为了收复六合,他的目的是偷袭,要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他完全没有想到前面居然有后周军队,在这里严阵以待!

而且还是声名鹊起的赵匡胤,涡口、滁州两战,已经让所有南唐人知道赵匡胤是谁了。

这可是后周精锐殿前司的主将,天知道这个勇猛无敌的后周大将率了多少人马,驻守此地。

李景达慌了,他开始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他也开始安营扎寨,在六合二十里外的地方,和赵匡胤展开对峙,并且派人四面打探情况,然后“设栅不进”,小心防备赵匡胤的突袭。

就这样,时间在分分秒秒地过去,李景达显得很有耐心,他居然观察了数天之久!

事后诸葛亮而言,李景达上了赵匡胤的恶当了。

如果从一开始,他就一鼓作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冲击,那么赵匡胤多半是无法抵挡的,李景达将以巨大的优势,无情碾压赵匡胤。

可李景达的犹豫,让南唐士气大泄,本来在后周大军的打击下,南唐将士就有点畏惧之心,尤其是面对赵匡胤这样的猛将,心里更是打鼓。

现在一看主帅也这么畏缩不前,心中的恐惧瞬间放大了无数倍。

将是兵之胆,主将的一举一动,都将严重影响士兵们的士气。

反观赵匡胤这边,诸将在赵匡胤的鼓舞下,信心一下子就回来了。

再一看,对面唐军懦弱得像只兔子,他们马上豪情万丈,甚至有人劝赵匡胤主动发起进攻,捏死对面这群兔子!

很好,士气可用,赵匡胤是否该趁热打铁,立即发起进攻呢?

慢着,如果赵匡胤立即冲击唐军大寨,那么李景达将马上瞧破赵匡胤的虚实。

李景达只要固守营寨,等赵匡胤力竭之际,发起反击,赵匡胤必败无疑!

于是,赵匡胤对诸将说,敌人设栅自固,是因为害怕我们。现在我们兵马不满二千,如果我们主动进攻,就会让敌人知道我们的虚实,不如引诱他们来攻,我们必定能赢。

于是,这一战成为涡口之战的翻版。

李景达等了几天,越等越不耐烦,心浮气躁的他,决定不等了,战况危急,他不能在这浪费时间。

我的天,你早干嘛去了,早这么想不就对了?

于是,在赵匡胤的引诱下,李景达率部向赵匡胤发起了冲击。

请务必相信,李景达不是一个蠢货,他没有犯什么错误,他列好队伍,稳扎稳打,层次分明,后路侧翼都保护得很好,他的攻击显得很稳妥,一点都不鲁莽冲动,整个进攻行动都进行得井然有序,

就算进攻失利,也有足够的时间撤回大营,甚至还有足够的时间组织第二波攻势。

可是,李景达万万没想到,他这一冲,完蛋了。

赵匡胤等的就是李景达出来,李景达一出来,赵匡胤发起决死疯狂、迅猛如雷、不顾一切,不遗余力的全力一击。

如果李景达挡住了赵匡胤这次攻击波,李景达将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从兵法上讲,赵匡胤的攻击是犯了大忌的,正常情况下,哪有人战斗一开始就不留余地,全力冲击?这样会很快就后力不济的,会很容易就全线崩溃。

可李景达挡得住吗?答案是挡不住!

不清楚赵匡胤虚实的南唐大军在赵匡胤决死冲击下,南唐第一次抵抗失败,然后阵脚大乱,前军受挫,中军惊慌,后军失措。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恐惧之心瞬间弥漫南唐全军,彻底冲昏了他们的理智,所有人想的不是挡住赵匡胤的攻击,而是想着如何逃命,逃得越远越好!

于是六合之战很快结束,两万唐军,被杀被俘,近五千人,剩下一万多人,争相往后逃跑,逃回江边去,逃到船上,谁挡路杀谁,没上船的也要直接游过去,总比落入周军手里好!

史书记载六合之战的结果是“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近五千人,馀众尚万馀,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

实际上,赵匡胤此战杀伤数量实际不及唐军的四分之一,唐军哪怕是损失了四分之一,剩下四分之三也是赵匡胤兵马的数倍之多。

可就是在这样的冲击下,唐军崩溃了,输得一败涂地。

占尽优势的唐军输在哪?输在主将李景达的保守上,输在对后周大军的畏惧之心上。

畏惧让人懦弱,畏惧让精锐之师变成了兔子!

狭路相逢勇者胜,十倍数量的懦弱兔子,碰上一倍数量的猛虎饿狼,也只是一个输字。

反观赵匡胤,在这次的战斗中,赵匡胤亲自督战,用剑劈向了自己的士兵,他没有杀他们,只是把稍有后退的士兵的皮笠劈出剑痕,砍下记号。

战后,遍察皮笠,凡有记号者全部处斩!从此兵莫敢不尽死!

这就是赵匡胤的带兵方式:军令如山,军法无情,言出法随,进退维谷,游刃有余,勇敢不失稳妥,威武不乏智慧。

这样带兵的将领,其实就是一个名将,赵匡胤毫无疑问,就是世所罕见的名将。

就这样六合之战以唐军精锐损失殆尽,赵匡胤大胜而结束!

战后李景达和赵匡胤隔江相望,两人一个是后怕而庆幸,一个是庆幸而后怕。

李景达后怕,他真被赵匡胤给杀怕了,这家伙是个疯子,不可理喻的疯子,一个无可阻挡的疯子;

李景达庆幸,他庆幸从这个疯子手里逃出生天,侥幸的活了下来。

赵匡胤庆幸,他庆幸唐军败了,他庆幸自己收获了这样一场险之又险的胜利;

赵匡胤后怕,他后怕唐军顶住自己的攻击,一旦如此,自己将万劫不复。

赵匡胤深知自己赢得惊险,赢得侥幸。

但是胜利就是胜利,六合之战成为赵匡胤又一次伟大表演!

这是他自涡口之战,滁州大捷之后又一次胜利,战胜的对手一个比一个高级,收获的战功一次比一次大!

有此三胜,足以让赵匡胤成为此次淮南之战,军功最显赫的几个将领之一!

有此三胜,足以让赵匡胤奠定其在后周大军,不可动摇的地位!


  https://www.lvsewx.com/books/15744/15744513/317050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