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赵家天下宋朝人 > 第二十六章:大宋版三顾茅庐

第二十六章:大宋版三顾茅庐


前面说到,赵匡胤在打滁州时,皇甫晖本来是龟缩关内,死守不出。

这样一来,其实让赵匡胤是一筹莫展,除了强攻,用人命填,别无他法。

可是谁也没想到,居然被赵匡胤找到了一条所有人都不知道的路,绕过清流关,杀了皇甫晖一个措手不及。

可条隐蔽的小路,连皇甫晖都不知道,赵匡胤是怎么知道的呢?

因为赵匡胤有向导,向导是谁?未来大宋的开国功臣,赵匡胤第一谋臣——宰相赵普!

赵普怎么跑滁州来了?

因为这位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大人,正在滁州城外一小村落里教书,当起了老师,被人称为赵学究,是村里的智多星,有什么事都找赵普来决断。

等到赵匡胤打滁州时,赵匡胤和刘备一样,微服私访,来了个访茅屋请贤才的故事。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给了刘备一个隆中对。

那赵普给了赵匡胤什么呢?一条奇计!

赵普对赵匡胤说道:我知道关下有小路,鲜有人行。唐军也不知道。但这条路可绕过清流关,直达滁州城外。到时可攻其不备,杀进城去。

这就是赵匡胤能绕过清流关的原因。

但是以上描述出自南宋王銍一部野史《默记》当中,《默记》写的是一些北宋八卦新闻,可靠度并不高。

可赵普是幽州人,他和滁州没什么关系,之前也没在滁州呆过,他怎么可能对千里之外的滁州,一条不为人知的小路了如指掌呢?

因此,很有可能滁州城外真有那么一位老学究给赵匡胤带了路,攻下了滁州城。

而日后大名鼎鼎的赵普,在投靠赵匡胤前,竟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乏善可陈的无名小卒,三十五岁了,还一事无成,一直当幕僚小吏。

没办法,就只好委屈这么老学究,把他的功劳借给赵普,编造出了这么一段明君微服私访,偶得名相的经典传奇故事。

这样一来,赵普功劳有了,也能彰显赵匡胤求贤若渴的优良品质,也算是一段佳话,大宋版三顾茅庐的故事就这么来了。

实际上,《默记》所载虽然与史实不符,但有一点《默记》没说错,赵普确实是在滁州结识的赵匡胤。

《资治通鉴》明确记载,赵普本是刘词(就是高平之战援助柴荣的老将)的幕僚,刘词在高平之战立下大功后,很快便病逝了,临死之前,刘词郑重上遗表把赵普推荐给柴荣。

当赵匡胤拿下滁州后,后周王朝要派官员去治理滁州,宰相范质就推荐了赵普担任滁州军事判官,赵普这才奔赴滁州上任。

而镇守滁州的正是赵匡胤,就这样,赵普和赵匡胤在滁州认识了。

当时滁州上至将士官吏,下至走卒商贩,所有人,所有事都归赵匡胤管,当然也包括强盗匪徒。

这是赵匡胤第一次当起的地方官,处理一州政务这兵荒马乱的,什么事都有,赵匡胤哪里会这个。

他处理政务手段很直接,实行军事化管理,快刀斩乱麻,犯了事就砍头,谁也别瞎逼逼,简单粗暴,快捷明了。

有次赵匡胤的手下抓到了一百多个趁火打劫,扰乱制安的匪徒。

一百多人就算他们每人只做案一次,伤害一个人,也伤害了一百多人,如果是两个,就是两百多人……

赵匡胤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在战场上杀人毫不手软,可他最恨这种伤害平民百姓的匪徒!

赵匡胤想也没想,直接下令把这些人全都砍了!

这时响起了一道声音:赵将军,乱世抓捕强盗匪徒,肯定有很多是冤枉的。请您交给我,让我审理一下。

要知道,赵匡胤此时是个将军,军令如山,他的话就是军令,这个时候居然有人敢顶撞他。

赵匡胤下意识地盯住了这个敢违抗他军令的家伙。

原来是新任军事判官赵普!

在赵匡胤锐利的目光下,赵普没有退缩,直视赵匡胤。

好胆色,这个书生居然敢直面将军之威,赵匡胤像是受到了挑战,与赵普对视了好一会儿。

饶是如此,赵普这个文弱的书生也绝不退让,直到赵匡胤让步同意了为止。

在赵普对坚持下,赵匡胤就像多年以后他和赵普相处一样,他选择退让一步。

嗨,这事本来就是文官干的,就交给他了。

而后赵普把这些犯人带走,一一详细询问审理,果不其然,这些人十之八九都是后周的士兵误抓误判的。

赵匡胤很震惊,几十上百号人,险些被他误杀!

从此之后,赵匡胤对这个赵普刮目相看,越来越器重赵普。

之后的一件事情,更是让赵匡胤把赵普当成了心腹手下,甚至是兄弟。

事情发生在一个深夜里,刚刚易主不久的滁州城外,突然来了一支军队,向城上的士兵喊话,要赵匡胤马上开城,他的父亲来看他了。

赵匡胤闻听消息,又惊又疑,自己和父亲,一个是殿前都虞候,一个是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两人分属不同阵营,虽然都出战淮南,但是平时很少能见面。

再说这会自己父亲不是该和韩令坤一起去打扬州吗,怎么有空来滁州?

这怕不是唐军伪装,想诈城而入吧。好你个唐人,居然敢冒充我爹!

赵匡胤立即登城,察看询问,结果真的是他爹赵弘殷来了。滁州城下的声音就是他爹的声音,他不会听错。

原来,赵弘殷跟着韩令坤去攻打扬州后,突然发病,只得返回来调养。

在路上,他听到了赵匡胤夺得滁州的消息,是特意绕道来看看自己的儿子。

自己的儿子已经成为响誉天下的名将,做出一番大事业,比自己出息多了,身为人父,子女事业有成,是最大的骄傲。

赵弘殷是个绝世猛将,可他也是个父亲,他不顾自己的病体,也想亲眼看看自己的儿子。

当赵匡胤得知自己的父亲就在城外之后,心里很激动,兵凶战危,生死难料,现在能和父亲在战场上重逢,这是多大的惊喜!

但是他马上就控制住了自己,他现在不仅仅是父亲的儿子,更是皇帝选派的滁州守将,他绝不能因私废公,违反军令,私放他人进城,哪怕这人是自己的父亲。

因此,当赵弘殷亲自叫赵匡胤开门时,赵匡胤回答道:“父子虽至亲,城门王事也,不敢奉命!”

就这样,身染重病的赵弘殷被儿子挡在了关外整整一夜,在寒春之际,喝了一晚上西北风。

直到,第二天清晨之后,赵匡胤才亲自把父亲迎进城去。

这事通常都成为赵匡胤奉公守法,不徇私情的典型事迹。

是的,赵匡胤此时确实是一个合格的将军,是一个忠于王事的好臣子。

或许就连赵弘殷心情失落之余,也会赞同儿子的做法,为自己的儿子感到欣慰。

可接下来的事情,宋朝史书就有些讳莫如深,极力避而不谈了。

经过这一晚上折腾,本就病的不轻的赵弘殷的病情更加沉重了,已经不能再如期启程,返回开封静养,只能留在滁州。

就在这个时候,柴荣突然传来了命令,要赵匡胤返回大营,另有要务,滁州交给别人驻守。

换在平时,赵匡胤自当奉行王命,可这会自己的父亲病成了这个样子,身为人子,怎么能不在床前尽孝?

何况父亲之所以病重,他也有脱不掉的干系。

自古忠孝难两全,一边是王命,一边是孝道。分身无术的赵匡胤为难了。

这时候,赵普站了出来,他还是很平静地说:“将军,请把令尊交给我,你放心地走吧。”赵匡胤只好如此,他深深地拜谢了赵普,火速离开了滁州。

这之后,赵普尽心服侍赵弘殷,“朝夕奉药饵”、“朝夕无倦”,直到战局变幻,后周主动放弃了滁州,赵普又亲自护送赵弘殷回开封。

久病床前无孝子,赵普的贴心照顾,感动了赵弘殷,从此,赵弘殷对赵普有如亲子,史书原话“待以宗分”,赵普相当于赵弘殷家又一个儿子。

甚至到了赵匡胤成为皇帝后,私下里依然视赵普如兄,称赵普的夫人为嫂子。

可惜的是,这年七月二十六日,赵弘殷最终还是因为病重,不幸逝世,享年五十八岁。

而赵普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成为赵匡胤第一心腹!

无人能动摇赵普在其心中的地位,因为赵匡胤就这么一个爹,再也没有谁有机会赵普一样把赵弘殷当亲爹一样照顾的机会!


  https://www.lvsewx.com/books/15744/15744513/317162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