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赵家天下宋朝人 > 第二十二章:给点机会就强大

第二十二章:给点机会就强大


前面说到,高平之战结束后,赵匡胤荣升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他终于升官啦。

功名只向马上取,有了这个这个官位,赵匡胤有了挥洒自己才智的舞台。

他所欠缺的只是一个大战开启的时机。

这个时机,他并没有等多久。

这年三月二十八日,柴荣下令后周大军,挥师北上,攻打北汉。

柴荣根本就没给刘崇丝毫的喘息之机,立即就发起了反击,你打我一拳,我就要十倍百倍的还给你。

柴荣气势汹汹,高平之战刚结束,反手就还加刘崇一个灭国战,周灭汉的灭国战!

后周大军一北上,所到之处,望风披靡,北汉各州纷纷投降,大军直奔太原而来。

这年四月,伐汉先锋大将,符彦卿兵临太原城下,把太原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四月十九日,柴荣抽空立了符小姐为皇后(就是李守贞的儿媳妇,她终于成为皇后了);

五月三日,柴荣来到了太原城下,和自己的老丈人符彦卿一起发起对太原的猛烈攻势。

可怜的刘崇,他刚刚给自己的“自在将军”建好了新家,他自己的家就快要没了。

刘崇没有犹豫,马上窝在太原,据城死守,然后给他的叔叔耶律璟写信,信主要内容就五个字:叔,快来救我!

睡王耶律璟也不傻,他当然不会坐视自己的好侄子被灭,马上派兵救援北汉,绝不让后周轻易做大。

柴荣闻听消息,立即采取应对计划:一方面符彦卿率大将史彦超、李筠占据忻州,阻击契丹。

另一方面,他本人则率领赵匡胤等人抓紧时间立即攻城。

柴荣的计划很明确,只要能迅速攻破太原,契丹自然绝望退去,而且北汉的其他州镇也会不战而降。

于是,赵匡胤在这次围攻太原的战斗中再次成为了亮点。

当时后周军队轮番向太原城冲击,可都没什么效果,赵匡胤却带人直接冲到了城门下。

史书记载,这次冲击中的赵匡胤早有预谋,他直接打起了城门的主意。

赵匡胤很聪明,他并没有用常规的大木头或者大石头去撞城门,他直接用火攻。

神奇的是,赵匡胤真的把太原城门给烧着了,然后他带人冲了进去。

可惜的是,太原城的防守太严密了,无论赵匡胤怎么冲杀,也没能拿立住脚;

太原城里的弓箭太可怕了,赵匡胤再怎么奋勇向前,也还是血肉之躯,汉军的箭无情地射中了他的左臂。

赵匡胤伤亡惨重,只能往回跑。

但中箭之后的赵匡胤反而精神大振,儿郎们,城门后面没什么可怕的,大家继续冲!

赵匡胤简单地包扎一下伤口,就要带着人继续再往上冲。

这时柴荣亲自拉住了他,禁止他再次冒险。

在柴荣的心中,赵匡胤已经是他急需组建的新朝臣班底里的重要一员,他不想赵匡胤就这样折在太原。

自古以来,攻城战就是最难打的战斗,只要城里的人铁了心的死守,城外的人除了用人命来填,别无他法。

而太原城自春秋以来就是一座坚城,仅凭血勇之气根本无法攻破。

更重要的是,柴荣犯了老毛病,他太着急了,他携胜而来,固然没给刘崇喘息之机,但也没给他自己准备的机会。

当太原攻城战进行了一个月,后周将士们已经精疲力竭。

更要命的是,由于苍促出征,太原久攻不下,大军粮草已经供应不足。

于是乎,后周大军开始四下抢掠,对北汉百姓进行不太友好的抢粮行径。

这样一来,原本受刘崇残酷剥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北汉百姓,大失所望,纷纷组成民间游击队,帮着刘崇刘崇打周军。

周军群众基础一落千丈,陷入北汉人民汪洋大海中。

柴荣惊喜的发现,自己不仅得对付北汉的正规军,还得应付更加玩命的北汉民间游击队。等到他下令禁止抢掠,并紧急从后方调粮时,已经为时已晚,周军在北汉的形式就此直转急下。

更要命的是,这年五月,符彦卿没能阻止契丹援军的脚步,大将史彦超在忻口抵挡契丹时不敌阵亡,李筠仅以身免,周军损失惨重,符彦卿不得已退回太原城下。

这样一来,太原未克,契丹援军已来,这仗没法再打了,柴荣无奈之下,只好退兵。

于是,赵匡胤第一次攻打太原之旅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但他的表现足以让他自豪,他的英勇善战,给柴荣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只不过,此时的赵匡胤怎么也没想到,终其一生,都没能攻克太原,这一次打进太原城门,竟然是他离太原最近的一次。

小小的太原城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为柴荣和赵匡胤永远也没法攻克的城池。

不过,虽然这次后周没能就此攻破太原,灭掉北汉,但也让北汉心惊胆战。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次严重的打击刘崇,又气又恨,忧愤之下,一病不起,只能把国事全部委托给儿子刘承钧。

不久之后的十一月,刘崇在忧愤中病逝,刘承钧正式继位,从此北汉再也不敢也没实力,主动进攻后周。

这年六月初三日,柴荣正式从太原撤军,

六月二十八日,柴荣回到开封。

回到开封的柴荣再次开始反思,为什么这次自己没能攻克太原,一举拿下北汉。

原因很多,自己准备不足是一个,契丹来援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大周军队战力不行,战斗力太差。

前面两个其实并不是决定因素,最后一个才是。

因为后周大军其实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攻克太原。

可攻打太原城的大军成绩实在难让人满意,除了赵匡胤有了亮眼发挥,其他人只能用平庸来形容。

而狙击契丹的大军表现,更是不如人意,符彦卿前线失利后,柴荣甚至派李重进、张永德火速驰援,依旧没能挡住契丹援军,让契丹人突破了防线,得以驰援北汉。

事实上,后周这次攻打北汉,确实乏善可陈,史书中都没留下什么精彩的描写,就连最亮眼的赵匡胤,也就简单的一句话而已。

这样一支军队,纵使人数再多,连一个北汉都灭不了,更别说统一天下了。

这对有志于成为第二个唐太宗的柴荣来说,是无法容忍的。

要想成为唐太宗,可不是嘴巴上说说而已,手上必须要有精兵强将,

柴荣痛定思痛下,他决定对这支老态龙钟,疲态尽显,战力低下的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淘汰老弱,而后选良将,充精兵,装建一支全新的部队!

十月二十二日,柴荣下令:

先对在禁军当中对将士进行大考试,精锐的留下,老弱的全部淘汰,朝廷不养没用的兵;

而后令全国各地驻军,把最骁勇的士兵选送进京;

同时还向天下诏募勇士,只要你武功高强,哪怕你是逃犯或者强盗,以前的事,一笔勾销,给你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

最后,再通过一场考试,将最厉害的勇士全部编入殿前司,组成一只全新的队伍,这支队伍将会是大周王朝的王牌军队,将来统一天下最锋利的武器!

老实说,柴荣这个决定是无比英明正确的,兵贵精不贵多,一万精兵远比十万百万虾兵蟹将来得重要。

然而,正是这次海选,却为后周王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因为在柴荣的授意下,主持这次海选考试,并任命新军将领人选的是新任殿前都虞侯、领严州刺史——赵匡胤!

其实由赵匡胤主持这次新军组建很正常,这个机会是赵匡胤自己争取过来的。

在柴荣最落魄的时候,是赵匡胤首先从开封投奔而来;

在高平之战最危险的时候,是赵匡胤挺身而出,英勇奋战;

在攻打太原,万马齐喑的时候,又是赵匡胤舍命猛攻,独领风骚。

一桩桩,一件件,都决定柴荣会把这样重要的机会交给赵匡胤!

就这样,赵匡胤迎来平生第一次单独主持了一次国家重大军政要务。

但就这一次,足以让年轻的赵匡胤一飞冲天,平步青云。

老天爷给了赵匡胤一次机会,就足以让赵匡胤走向强大!

此时谁也没有注意到,赵匡胤在迎合了柴荣意图的同时,悄无声息地拥有了一个自己的私人班底。

这个班底的成员有:罗彦环、郭延斌、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王彦升等人。

除此之外,赵匡胤还有一个独有的社交圈子,这个圈子的成员有: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等人

前一个名单,就是赵匡胤在主持这次的全国海选时,被赵匡胤选中,并且马上安插到新军当中,担任中下层军官,他们身份此时不显山不露水,却是军中的骨干,而赵匡胤就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后一个名单,是赵匡胤的至交好友,加上赵匡胤本人,他们有一个更广为人知、就连宋朝史书都并不讳言的称呼——义社十兄弟!

是的,他们都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结拜兄弟!

而这两个名单有个共同特征,他们很多人的脑袋上顶着个赵字,他们是赵匡胤最忠心耿耿的心腹,他们覆灭后周王朝的最主要力量,也是宋朝开国的大功臣!

这次海选,准确来说,赵匡胤主持这次海选,改变了后周王朝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大宋王朝建立的开始键,在这一刻,轻轻的摁下了。

赵匡胤的皇帝之路,在这一刻,走出了第一步。

尽管此时的赵匡胤并没有这个意思,他只是做了一些五代时期所有将领都会做的事情。

可是历史的偶然却缓缓将他推向了皇帝宝座上。


  https://www.lvsewx.com/books/15744/15744513/317777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