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赵家天下宋朝人 > 第十一章:敢教日月换新天

第十一章:敢教日月换新天


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郭威击败小皇帝刘承祐,率军进入开封城。

经过一天的屠杀抢掠后,开封城所有人都知道了郭老大的厉害。

十一月二十三日,郭威开始恢复开封秩序,首先下令停止屠杀抢掠,而后让两个逃回开封城的宰相窦贞固、苏禹珪复相,以安百官之下。

接下来郭威命有关人员把小皇帝的尸首带回了宫中,安置在了西宫。

当时有人提议,按曹魏时期被司马昭弑杀的皇帝曹髦的旧例,以王公之礼安葬小皇帝,而不是用皇帝之礼。

郭威大义凛然的表示,兵荒马乱之际,我不能保全皇帝,已经是大罪了,又怎么敢贬低皇帝的身份?

好吧,你是大忠臣,你是大好人,都听你的,就按皇帝之礼安葬小皇帝。

就这样,小皇帝最终得以体面的被安葬。

其实,这些只是小事,人都死了,再怎么计较都没什么意思。

活人的事才是大事。

很快,郭威带着人接见百官,或者说百官在老油条冯道的率领下拜见郭威。

论实力,一万个冯道都不如郭威;

论官职,冯道是太师,郭威是侍中,冯道还高点,何况此刻冯道又代表了百官。

郭老大很懂事,也很给冯道面子,他装模作样地先行下拜。

没想到,冯道居然心安理得的接受了,然后不紧不慢地来了句说:“侍中此行不易”。

侍中指的就是郭威,老成的冯道在不经意间给了郭威一个下马威。

郭威一听,脸上顿时变了颜色,半晌才恢复原状。

冯道的从容镇定,让郭威犹豫了,难道众心还未归附于我?看来还没到自己称帝的时候。

郭威很聪明,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现在不能来硬的。

十一月二十四日,郭威决定率领百官,拜见李太后,探一探李太后的口风。

这注定是一个虚伪至极,恶心至极的政治会晤。

郭威要深刻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他辜负了先帝爷刘知远的托付,是他有失人臣之礼;还要对小皇帝的不幸遇难表现得极为悲痛内疚,恨不得立马去阴间向两位皇帝请罪。

而李太后则非常体谅理解郭威的难处,对郭威全家被杀表示最悲痛的哀悼,最深切的缅怀,至于自己儿子都意外离世,这是个郭威也不想看到的悲剧,希望郭威以大局为重,化悲痛为力量,振作起来,匡扶国家。

最后两人不约而同把这件事的责任和黑锅推到了小皇帝身边的小人身上。

这些小人分别是,苏逢吉、李业、聂文进、后匡赞、郭允明、刘铢、李洪建、阎晋卿。

以上人员,死了的不说了,没死的必须死,尽管其中李业和李洪建都是李太后的弟弟,但他们必须出来用自己的脑袋,为小皇帝和郭老大背锅。

很好,小皇帝的事情算是了了。

接下来就是更为重要的新帝人选问题。

这个时候,是最考验双方政治智慧的时候。

李太后人老心不老,这个老太太比她那个古惑仔儿子强多了,她曾多次制止小皇帝和郭威产生直接冲突,可惜小皇帝不听,闹得一点余地都没有。

现在小皇帝死了,轮到老太太为延续自己丈夫刘知远的刘家天下作最后努力了。

老太太很有胆量,也很有智慧的。

她知道郭威这个时候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于是,她就顺水推舟,把郭威捧成个大忠臣。

当郭威沉不住气,率先提出请立新君的时候,李太后一口气,列出了四个选择:

第一,河东节度使刘崇,这是刘知远的弟弟;第二,忠武节度使刘信,这是刘知远的堂弟;

第三,开封府尹刘承勋,这是刘知远的幼子;

第四,武宁节度使刘赟,这是刘知远的养子,刘崇的亲儿子。

四个选项,两个是刘知远的弟弟,两个是刘知远的儿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姓刘,没一个姓郭!

这四个人选,刘信就是凑数的,他只是刘知远的堂弟,怎么轮都轮不到他。

刘崇是郭威最反对的,刘崇自刘知远起兵建汉以来就坐镇太原,兵力雄厚,野心勃勃,是当时最有实力的刘家人,郭威绝不可能立他当皇帝。

实际上,郭威就两个选择,要么刘承勋,要么刘赟。

郭威最中意的其实就是刘承勋,因为这哥们是个病秧子,听说病得很严重,指不定哪天就自己玩完。

于是郭威马上提议立刘承勋,理由冠冕堂皇,只有他是刘知远的亲儿子!

对此,老太太的回答是:本来嘛,刘承勋这孩子是挺名正言顺,可他病得很重,不能当皇帝。

郭威不信,有病我知道,没病我还不立他了呢?可他哪有病到当不了皇帝的地步?

老太太一拍大腿,就知道你不信,马上派人把刘承勋抬了出来,一看果然,这小子有进气没出气了。

郭威没办法,只好立刘赟。

老太太的计划成功了,刘赟就是她最中意的人选!

在她提供的四个人选当中,刘崇、刘信她想都没想过,在有儿子的情况下,没有哪位嫂嫂愿意立小叔子当皇帝,除非这个小叔子和自己有一腿;

刘承勋她倒是想让他做皇帝,可自己孤儿寡母的,能是郭威的对手吗?郭威能逼死个古惑仔,弄死个病秧子还不手到擒来?

选来选去,就只有刘赟,这孩子不是自己的儿子,就是个背锅的,日后郭威要弄死他自己也不心疼,立他有可能保住自己儿子的命。

更重要的是,这孩子的亲爹是刘崇!

老太太就是要利用刘赟把他那王八蛋老爹刘崇给引起来!

提起这个小叔子,老太太就气不打一处来。

郭老大起兵以来,这个王八蛋一点消息都没有。

现在你亲儿子当皇帝了,你这王八蛋该出兵保护自己亲儿子的皇位了吧!

可以说,老太太在这一刻为了守住刘家江山,奉献了她所有的智慧,她做得很完美,做到了一个太后所能做到的一切。

就这样,李太后和郭威达成一致,刘赟就是下一任皇帝。

十一月二十六日,郭威率百官上表刘赟为后汉王朝新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

当时郭威让冯道拟旨,冯道这老狐狸却怎么也不肯下笔。

冯道什么人,五代第一老狐狸,著名的不倒翁,他早把形势看得一清二楚。

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个选择题不是四选一,而是二选一。

选项只有两个,姓郭还是姓刘,而唯一正确的答案只能是姓郭。

现在老太太不甘心放弃,垂死挣扎,郭老大则碍于形势,装大忠臣,搞得姓刘的成为暂时的正确答案。

而他作为后汉老臣(同时也是后唐,后晋老臣)绝不能起草诏书,否则难免日后引起郭老大不满。

因此冯道无论郭威怎么劝,就是不肯写。

那总要有一个人来写吧,冯道马上建议让范质来顶缸。

范质是郭威的老熟人,当初郭威平定李守贞三镇叛乱,就是范质写的诏书,文章写得很好,郭威看后很满意,当场表扬范质“宰相器也”。

现在冯道建议范质来写,郭威马上同意。

那范质在哪呢?这位被郭老大金口断定的宰相之才正在乡下躲避进城抢劫的乱兵。

郭威马上派人找到了范质,当时正下着大雪,郭老大要是没及时找到他,说不定这位日后大宋的开国宰相都给冻死了。

范质一被找到,郭威马上把自己身上穿的紫袍衣送给他,令他起草诏书。

诏书一写完,郭威很满意,不久又给小范大人升官,让他做了兵枢密副使。

从这一刻起,范质成为了郭老大的心腹。

诏书写好了,该派人去徐州请刘赟入京当皇帝了。

这事只能让冯道牵头,冯道本来不想去,可实在没法推辞,也不知道他哪来的勇气,问了郭威一句:“侍中此举,果出自真心么?”

郭威马上表决心,将大忠臣演到底,赌咒发誓道:“太师休疑,天日在上,威无异心。”

冯道没办法,只好和枢密直学士王度、秘书监赵上交一起去徐州迎立刘赟。

冯道走后,郭威就对身边人说:我这辈子都不是个撒谎的人,想不到今天说假话了。(本段出自《五代史演义》,食堂觉得有意思,搬上来了)。

十一月二十九日,李太后临朝称制,开始给郭威的人马升官,王峻为枢密使,袁山义为宣徽南院使,王殷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郭崇威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曹威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李谷权判三司。

清一色都是郭威的心腹,后汉朝堂大权全部落入郭威之手。

至于郭威,他已经升无可升,他无所谓,他要的东西,老太太给不了。

因为他要的不是官位,而是皇位!

老太太打的如意算盘,郭威瞧得很明白。

你认为我想装忠臣,你就能拿捏我?假如我不想当忠臣了呢?你又该如何呢?

这年头,决定帝位人选的不是血脉,而是手中的兵马!

你没兵没马,就想用一个忠臣的名头套住我,这可能吗?

我有兵有马,天下何事不可为,敢将日月换新天,也不是一句空话!

很快,郭威将导演一场大戏,让李太后明白,这天下是该姓刘,还是该姓郭!

让天下人都知道后晋大将安重荣说的那句至理名言——“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让所有人都明白,这场大戏的主角只能是他郭威!


  https://www.lvsewx.com/books/15744/15744513/318482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