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赵家天下宋朝人 > 第六章:郭威给赵匡胤上的第一堂课

第六章:郭威给赵匡胤上的第一堂课


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八月初六日,郭威临危救难,受命节制后汉全军,准备平定三镇之乱。

就在他行军路中,赵匡胤主动投军,加入了郭家军,成为郭威手下的一名兵。

有人好奇,这两个未来的开国皇帝是如何完成初次见面的。

实际上史书对此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容食堂脑补一下,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在郭威在行军平叛的路上,突然接到手下人报告,有个故人之子要来投靠他。

故人是谁?赵弘殷!

原来是老赵啊,我是认识他,听说他好几个儿子,哪个儿子来了?

这估计就是郭威的第一反应,请不要说郭威托大,首先他和赵弘殷确实不太熟;其次,赵弘殷确实比他大,大了五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赵弘殷此时不过是后汉军中,一个中级将领,像他这样级别的,数不数不过来。

而郭威此时是后汉第一军方大佬,两人地位天差地别,又没有良好的私交,郭威和赵弘殷就是最好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关系,郭威不知道赵弘殷的儿子非常正常。

赵匡胤一句,我爸是赵弘殷,在郭威面前并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顶多就是让郭威能见他一面,至于想让郭威因为赵弘殷的关系,就安排他做个领导,想都别想,搁其他人,说不定见一面都不行。

说白了,赵弘殷的面子在郭威这还不够。

但对赵匡胤来说,能见上一面就已经足够了。

就这样,赵匡胤和郭威见了一面,这次见面怎么形容呢?

其实就跟后世一个普通年轻人,来到他爸任职的大公司,找到总经理,来了一次简单的应聘。

对于日理万机的郭威来说,这次见面就权当是消遣,看在属下赵弘殷的面子,接见一下他的儿子,如果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手高眼低,一来就索要高位,不好意思,直接大棒哄出,你还是回家吃奶去吧。

而对于已经两次求职失败的赵匡胤来说,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求职了,他的愿望仅仅是当一个普通的兵,一个郭威见过一面的普通的兵。

于是,赵匡胤说出了自己的请求,我想当您的兵,请郭公成全。

当赵匡胤说出这句话后,不知道,这一刻,郭威有没有想到自己十八岁那年投军的情景。

两人同样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勇武过人,豪爽大度,一看就是个当兵的好苗子;

两人同样在一事无成的年纪,投军入伍。

于是,四十五岁的郭威坐在帅椅上,深情望去,看到的都是自己十八岁的影子。

于是,郭威同意了赵匡胤请求,让他成为自己的兵。

于是,赵匡胤就这样,加入了郭家军,从此郭威的命令,他将要用生命去履行,他将用自己的勇武和才华,换取郭威的信任和提拔。

赵匡胤的军事之旅,由此拉开了序幕!但他不是主角,也不是配角,而是一个群演,一个路人甲!

如果他运气不好,说不定还没说一句台词,就要领盒饭。

此时的他,完全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郭威叫他干嘛,他就得干嘛,郭威的话,就是军令,军令如山,容不得他半分推脱。

赵大兵,你就别多想其他有的没的,乖乖当自己的好群演,郭大导演叫你什么时候上,你就什么时候上。

至于讨论剧本的事,郭大导演手下自然有能人异士,为他参谋。

而关于怎么搞定这次三镇叛乱,有人劝郭威先易后难,先干掉实力最弱的赵思绾、再干掉王景崇,最后搞定三镇之首、实力最雄厚的李守贞。

但这个先易后晋难的方案,遭到扈从珂的反对。

他认为,三镇叛乱,李守贞是最大的叛乱分子,就应该先干掉他,如果先次后主,万一王、赵在前面拦住我们,后面李守贞断我们后路,这仗就没法打了。

郭威听从此议,亲率大军来到河中府城下,将李守贞团团围困,同时命令赵晖尽快进军凤翔,绝不能让王景崇救援河中。

到了这年八月二十日,赵匡胤跟随郭威来到了河中城!

郭威的到来,让本就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河中城周围的气氛,登时变得更加紧张。

大战即将开始,赵匡胤由此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战争——以大头兵的身份!

但是,暂时还轮不到武艺高强的赵匡胤去冲锋陷阵,因为这战从一开始就是攻城战!

在此之前李守贞已经被平叛大军打败,回到了河中城,据城而守。

平叛大军围攻数月,怎么也拿不下这个河中城。

没办法,五代时期,藩镇林立,这些个丘八大爷,把自己的地盘弄成了一座座坚城。

缓称王,高筑墙,广积粮,第一句很多人做不到,后面两句可是人人都懂。

而李守贞就是筑墙积粮的高手,河中城绝对够高,绝对够坚固,城里兵多粮更多。

想把他困死在城里,做梦去吧,他在城里过得比外面的人舒服多了。

从一开始,李守贞就一个字——拖!

因为他知道,他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时间!

只要多他每多拖一天,后汉就难受一天,每多拖一天,就离后汉崩溃近一天。

从一开始,李守贞打的就是拖死后汉的主意。要是拖到契丹爸爸南下,攻打后汉,那才好玩,那就还不知道谁先死呢。

对于后汉平叛大军来说,一个巨大的问题浮现了出来,这仗怎么打?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不劝李守贞投降?得了吧,开弓没有回头箭,造反这种事,投降就能免死吗?李守贞早就打定主意,坚决不投降!

那就围三缺一?不行,李守贞压根就不出来,就躲在龟壳里,练起了缩头神功,怎么骂都不出来。

那就围城打援?这更不行,李守贞没援兵,也不靠援兵,援兵就在城里!

或许赵匡胤也想了很久,却始终想不出一个办法!

但是赵匡胤没办法,郭威有!

接下来,郭威开始给对面李守贞上课了,也给初上战场的赵匡胤上了一课!

郭威很快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命令很简单,从即刻起后汉全军开始筑寨,在城南,城西,城东三面筑寨,城北则放个口子,李守贞你要跑,我不拦着。

同时郭威还征调两万百姓,在三寨和河中城之间筑起了连绵不绝的堡垒,来保护新建的营寨。

郭威命令一出,全军哗然,谁也不知道老爷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李守贞早已经是瓮中之鳖了,筑寨还有什么用?为什么不乘着生力军新来,一鼓作气全力攻城?

后汉将士相信只要不断地攻城,就算不能立刻攻下河中城,持续几次,迟早也会有破城之日。

古来今来,攻城战不就是这么打的吗?

现在又何必要大费周折,做这些徒劳无功的事?

但是,在郭威冷峻威严的目光下,所有的疑问都塞回了肚子里,所有人只能听令行事!

于是,整个平叛大军瞬间成了大型工程队!

于是,赵匡胤以一个建筑工人或者监工的身份,完成了自己战场首秀。

赵匡胤满头黑线,这和自己想的有点不一样啊!

过了一段时间,按郭威的要求,所有寨子都修好了。

郭威很高兴,下令全军将士,各就各位,依次入驻刚刚盖好的新寨子。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啥也不用干,在寨子里呆着吧!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这打的什么仗?

更令所有人吃惊的是,当了几个月缩头乌龟的李守贞突然率军出击。

这一下,打了后汉大军一个措手不及,只能往后撤退,做没有准备的后汉大军一片慌乱,只能往后撤。

赵匡胤走上战场后,终于见识了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

可还没等他热身完毕,战斗结束了。

李守贞根本没有乘胜追击,而是把新建的堡垒都毁了,让后汉建筑工程队的成果全部化为乌有,然后马上撤退回城,再次当起了缩头乌龟。

等赵匡胤反应过来,看到后汉大军重新集结,列队出寨,准备发起反击时,李守贞早就回城了,只留下满地的断瓦残垣。

这个时候,郭威下了第二道命令,工程队继续开工,继续筑寨!

后汉全军集体晕倒,但是军令如山,倒完之后,站起来,赶紧继续筑寨!

又过了些日子,堡垒就又出现在河中城和后汉军之间。

然后老一套,李守贞钻出头来,充当起拆迁队,把后汉工程队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

拆迁队拆迁完后,后汉工程队继续筑寨。

一个拆迁完之后马上回城,一个撤退之后继续筑,如此反复循环无数次。

河中城的战争就这样持续了整整一年,与此同时,郭威倒不是什么命令也没有下。

他命令郭从义加紧猛攻赵思绾,尚洪迁加紧猛攻王景崇。

到了乾祐二年(949年)七月初三日,实力最弱的赵思绾最先支持不住了,弹尽粮绝的他,被迫投降,不久,在郭威的默许下,郭从义干掉了赵思绾这个食人恶魔。

赵思绾一死,叛军士气大落,而这个时候,如果赵匡胤细心一点就会发现:李守贞每次派出拆迁队,人数越来越少,他们工地上会有越来越多的李守贞叛军的尸体,还有越来越多拆迁队逃跑人员,以及越来越多李守贞拆迁队毁不掉的堡垒。

赵匡胤惊讶的发现,后汉工程队的工作量每天都在减少。

这一刻,赵匡胤好像明白了什么!

不久之后,郭威终于下达了第三条命令,下令工程队解散,变回一支军队,然后全军上下全部投入战斗,攻城开始!

攻城战斗甫一开始,就很快结束,因为后汉大军势如破竹的攻下了河中城。

这年七月二十一日,李守贞在破城之后,绝望的自焚而死,除了他一个儿媳妇,举家被灭门。

就这样,郭威用最小的代价,得到了最圆满的战果。

现在谁也不知道,赵匡胤究竟是在什么时候,理解了郭老将军的用心。

谁也不知道,赵匡胤经历的第一次战争,对他有着怎样的教育意义,他又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但可以肯定的是,郭威用自己老辣的战场经验,给赵匡胤上了一堂让他获益匪浅的课。

原来战争可以这么打,用最小的代价,收获最大的成果;

原来打仗不仅要靠武勇,更要讲智慧;

原来作为一个将领,可以这么指挥打仗!

感谢郭老师,让赵匡胤学会了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下属,又怎么去领导一群合格的下属!

感谢郭老师,让赵匡胤去芜存菁,从迷茫若失,又斗志昂扬的毛头小伙,逐渐变成一个合格的将军!


  https://www.lvsewx.com/books/15744/15744513/318833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