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独断大明 > 第五百四十九章 千秋大计

第五百四十九章 千秋大计


曹化淳知道皇帝这是在立威,在给三日后的政改奠定基调,见他问起,侧身道:“回皇上,是河南巡抚赵晗,山西巡抚张瑞图,江西巡抚……”

        “宣。”朱栩揉了揉脸,已经有前面两批,接下来就会得心应手。

        皇帝想找茬,谁也跑不了,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外加一根根大棒敲打,进来的三人都是心慌意乱,不停的‘知罪’,‘万死’。

        还是一样的被赶出去,写‘保证书’,写不好就扣上一顶‘昏官庸吏’的帽子送回家种地。

        这一招,还真是百试不爽!

        皇帝斥责了十八省巡抚,指责他们是‘昏官庸吏’,毫无政绩,这在京城引起了颇为不小的震动。

        早就安排的舆论人员飞快的在发挥作用,将这些官员的‘无能’在大街小巷传播,着实给了这些进京的百官不小的压力。

        傍晚,御花园。

        朱栩走在前面,申用懋与孙承宗一前一后的跟着。

        申用懋知道宫外的动静,笑着道“皇上这一招高明,听说毕大人那边现在顺利的很……”

        朱栩一笑,想要制服这帮文人,强行下旨下令根本没用,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弱点,‘声名’就是!

        “事情布置的怎么样了?”朱栩不在意这些,都是小手段,脚步放缓的问道。

        两人一怔,申用懋会意的抬手道:“回皇上,现在左良玉差不多已经回到云南,贺人龙,代善,多尔衮等都已经安排南下,军情处早就在整理安南的情报,制定合适的平叛方案,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发兵!”

        东南亚基本上都是大明的属地,以前配置有各种‘宣慰府’,只是渐渐的都名存实亡,后来连‘名’都没了。所以,用‘平叛’二字完全没有问题。

        朱栩眯着眼,心里计较不停,嘴上道“安南一共才三百多万人口,割据混战,战力落后,没有火器,地域非常狭窄,我朝大军都是精锐,久经战阵,水路并进,没有理由拿不下来。朕想知道的是,安南能有多少地,可以安置多少灾地民众?”

        这个是申用懋在做,他道:“回皇上,臣有过估算,北方的郑氏有良田超过八千顷,如果能完全占据,短时间内,可移送数十万人,随着开垦,三年内,五百万人是没有问题,若是顺利,再送三百万人也应当能承受。”

        安南的局势很复杂,北郑,南阮,外加还有不属于安南的占城等小国,即便如此也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常年混战不休,民怨不断,这个也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涉及到莫黎两朝的数百年恩怨。

        这些朱栩自然早有了解,他踱着步子,目光如剑的道:“当年太宗皇帝降服安南,实乃不世功勋,光耀后世。宣宗撤兵,一来是有庸臣误国,二来对安南策略有误,这一次,朕打算给予安南,朝鲜的地位。”

        孙承宗与申用懋都是一楞,孙承宗道“皇上,‘朝鲜的地位’是指?”

        朱栩嘴角翘起,道:“允许他们保留国王,政务半独立,朝廷派官员入朝监督,负责税务,同时执行‘共同防御条约’,一切军力由我大明掌控……”

        孙承宗与申用懋对视一眼,申用懋皱眉道:“皇上,不是直接吞并吗?”

        如果不彻底吞并,掌握所有权力,那该如何移民?还有,这种不前不后的做法,也不符合大明的一贯作风。

        朱栩笑容越多,道“咱们人生地不熟,需要他们帮忙,想要恢复南方的那些宣慰府,还是要借助他们的力量。这件事,代善,多尔衮他们是主力,要多倚重他们,该放权的时候,要大胆的给……”

        朱栩的想法是驱逐他们自己打自己,大明军队跟在身后挥动鞭子就成。

        申用懋与孙承宗是不太赞同朱栩的想法的,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管是安南人亦或者是建奴,都不能信任。不过皇帝显然自有打算,两人也只能应声称是。

        朱栩伸手折着一支寒梅,咔嚓一声后,语气坚定的道:“命杨嗣昌南下,在云南前线组建作战指挥部,左良玉,代善,多尔衮都进去,朕会命锦衣卫将所有情报都送过去,协助战事!”

        “遵旨!”申,孙二人躬身道。

        朱栩看着这朵新鲜的梅花,心里想着待会儿送给李解语,又道:“南下的路线要改,先去天津卫,再去济南,然后顺着大运河去应天府,再去杭州,沿着海到福建,一路直到云南!”

        这么说着,朱栩其实心底还想去台湾看看,只是时间未必够。

        朝臣都不希望皇帝出京,更不希望皇帝兴师动众的到处跑,不过眼前这位明显与太祖太宗很像,不是他们能束缚得了。相互对视一眼,道:“臣遵旨。”

        皇宫里,朱栩定议着南下的事情,文昭阁内一干巡抚,六部的大臣还在争论着。

        争论的焦点非常多,包括‘景正税法’,‘景正田亩制’,‘宗室律例’,‘勋贵十二规’,‘皇宫用度总则’,‘商法’,‘盐法’等等。

        这些毕自严都有信心去调节,制定的时候就预留了空间,总能找到平衡点。可涉及到六部,地方权责的改革,就会形成一股‘一致的反对’,让毕自严显得是在孤军奋战。

        按照朱栩以及毕自严等人的设计,户部不再负责税务,设立单独的税务总局,归属内阁,吏部对官员的考核,调用,需要通过督政院对这些官员的在职,履历,财产等复查。工部不再负责建造战船,设立船舶司,修桥铺路等也准备筹建全国性的大商会,集中民间力量。刑部今后只负责刑调,不负责审案,在各地省府县设立刑狱司,归刑部,地方双重管辖。礼部,兵部的权责也都有分减,同时各地的三司衙门也直接归属大理寺,升迁都只能在内部。地方督政院的之权扩大到可以调查巡抚,总督以下任何官员,在朝廷许可直接就可以调查巡抚,总督!京城的督政院甚至能够调查三品以下的所有官员,朝廷准允可以调查六部尚书!

        这些别说六部了,地方上都是心惊胆战,万分的谨慎小心,在‘不惹恼皇帝’的前提下,纷纷奋力争取,一面想要保持权力,一面又要维持‘安全’。

        另外还有惠通商行更改为皇家钱庄,负责铸币,发行银票等,十大粮仓,负责朝廷的粮食战略储备,还有东厂,九寺的职权等等,这比重建一个国家还要复杂!

        毕自严与傅昌宗,周应秋等人这些日子都忙着协调,朝廷看似在分权,实则在细化权责,对地方的监督,控制,分化到了史无前例,想要说服所有人,在政改会议上不出幺蛾子,耗费的心力不是一点半点!

        这场革新几乎推翻了或旨在推翻大明以往的一切架构,从经济到政治,一切都在变,等于是在推倒重建!大部分人都还活在天启以前,所以改革基本上是以朱栩这个皇帝牵头,联合毕自严,傅昌宗等六部尚书,外加‘忠君’的各省巡抚在推动,这些都是新政的支持者或者既得利益者。

        虽然艰难,可也就是‘讨价还价’,毕自严等人深谙这里面的‘潜规则’,不停的与这些人交流,争论,甚至是威胁,动用各种手段来缩小差距,希望尽快达成一致,完成前奏。

        大明高层为了革新计划殚精竭虑,费尽心思,整个京城的气氛都是忙忙碌碌,积极向上,可总有人在这样的气氛中,添进不和谐的声音。

        阮大铖与孙之獬从慎独书院走出来,神色都愤愤难平。

        孙之獬獐头鼠目,破口大骂:“本来还以为他有点骨气,没想到只是软骨头,上了道奏本就偃旗息鼓,再也不肯冒头了!”

        ‘慎独’二字是刘宗周对儒学发展的独特理解,这次进京也就是要讲‘慎独’的。他本就是一个对仕途野心不大的人,上次上奏固然有阮大铖挑拨,更多的也是出于他对朝局的一些看法,并没有入朝为官的意思。

        所以阮大铖,孙之獬再来的时候,让刘宗周明白了两人的真实目的,很不客气的赶走了两人。

        阮大铖向来反复,丝毫不因刘宗周的不配合生气,一边走一边冷笑道:“他不肯做我也有办法!我就不信我推倒了黄承元,皇上,朝廷那些大人物还能无动于衷,不让我官复原职!”

        阮大铖在天启三年与魏大中争夺吏科给事中,结果赵南星等人偏袒魏大中,阮大铖一怒投靠魏忠贤,硬生生的夺了过去。这也惹恼了赵南星等东林大佬,他上任不到一个月就被迫灰溜溜的辞官回乡。

        后来魏忠贤倒台,东林秋后算账,他费尽心思的才保全自身,这么些年,竟然一直没有官身!

        孙之獬是在吏部的核查中被罢官,一直梦想着官复原职,这一次与阮大铖算是一拍即合,共谋发展。

        他一直不得志,心里恼怒异常,听着阮大铖的化,径直道“那你说,怎么办,再不搞掉黄承元,等廷议一开,我们就没有机会了!”

        阮大铖阴测测的看着督政院方向,不屑一笑道“等着吧,明天你就知道了。”

        孙之獬狐疑的看了他一眼,心里想着去一趟礼部,要是能登一篇他的文章,那影响力绝对比他们四处串联来的强!

        ——

        亲们,月底来,快查查票仓,可以投月票啦~~~


  https://www.lvsewx.com/books/17/17230/50503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