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行者如歌之天耀中华 > 第二章 商队遇险

第二章 商队遇险


  大雪过后的北大荒,野鸡,野兔是最容易逮到的。它们出来觅食,由于雪太深,它们每走一步都是需要耗费很大体力的,渺无人烟的地方还好说,只要不被它们的天敌盯上,它们还是有很大的成活空间的。一旦有了人类介入,只要它们出现在人类的视线里,基本上就是宣告它们成为人们的盘中餐了。

  这个时候的野兔和野鸡很容易打到,只要人们锲而不舍,穷追猛打,不需要特殊的武器,只要有一根棍子,轮起来朝野物砸过去,基本上就是手到擒来。这还是在平原地区,要是在丘陵地区或者是山区,那就可以棒打狍子了。若是河水没有封冻,还可以瓢舀鱼的,由此可见,北大荒的物产那是异常的丰富。如果是练过功夫的人,打起野物就更容易了。这不,刚刚出去不一会儿,大娃就有了不小的收获,跟在他屁股后面的二妮儿一手拎着一只野兔,另一只手拎着一只野鸡。

  商队是露营在芦苇荡里的,芦苇荡下面通常都是湖泊湿地,使用利器穿开一个冰窟窿,捞净水面上的浮冰,就可以瞪着眼睛看着鱼露头换气了。严冬季节,坚冰覆盖下的湖水是极度乏氧的,一旦出现冰窟窿,很快就会吸引还没有冬眠的鱼群游过来。那个年代,北大荒渺无人烟,野生动物都不知道人为何物,对人类缺少防范,更别提是水里的鱼了。一旦出现氧气充足的地方,肯定会蜂拥而至。这不,以二孩儿和四狗子为首的打鱼人家,正在手脚忙乱的在冰窟窿里往外捞鱼,即使把手冻得通红,即使满身的水渍冰渣,这群少年男女仍旧是喜笑颜开,得意忘形。那个年代,吃饱穿暖都是有大福气的人了,如果还能吃上鱼肉,可谓是富人家的过年过节了。

  那边是腿脚勤快的孩子在打猎,这边忙着引火烧水的就是胖丫和黄毛,她们两个人,一个是因为体胖不喜欢活动,一个是因为体弱不愿意运动,两个人自然就成为商队之中众多火头军中的一员。

  黄毛一边收拾着刚刚捞上来的鲜鱼,一边低声嘱咐胖丫道“待会儿,你偷偷留下两碗鱼汤给那个阿呆,这可是大补的东西,瞧他瘦得吓人。”

  “这还用你嘱咐呀,趁那帮淘小子们不注意,我已经偷偷藏起来两条肥鱼了,还有半只野鸡,足够那个可怜的阿呆吃上两天的了。”胖丫应对道。

  “要说,这个阿呆生命力真够顽强的,那么多天不吃不喝还能活着,这世上真是少见,若不是亲眼目睹,实在是难以相信的。”黄毛自言自语的说道。

  “可不是嘛,这可能就是古语说的,吉人自有天相吧。”胖丫感叹道。

  “咱们的三叔医术了得,曾经救活了那么多的人,他不是也没有弄明白阿呆的病情嘛,这个阿呆呀,真是让人看不明白。”名叫毛豆的丫头插话进来说道。

  “可是,你们发现没有,这个阿呆眉眼俊秀,眼下虽然是破衣烂衫,邋遢不堪,一旦他好转了,你们就瞧着吧!肯定是一个俊秀的小伙儿”胖丫向往的说道。

  “俊秀怎么了,俊秀能当饭吃吗?”一个愣头愣脑的半大小子插话进来。

  “去去去,三愣子,我们姑娘家说话,你一个臭小子瞎参合什么呀!”

  三个小丫头对贸然闯入的三愣子群起而攻之。

  “瞧他那单薄样,能做什么呀,我们商队又多了一张吃闲饭的嘴,我看杨大叔就是多此一举。”三愣子不愤的抱怨道。

  “得了吧,三愣子,听三叔说,当年捡到你的时候,还不如这个阿呆呢,  现在你不是活蹦乱跳了吗?”毛豆揭三愣子的短说道。

  “就他,能跟我比吗!”三愣子不服的辩解道。

  “你怎么样,快滚一边干活儿去!”商队的绝对权威杨大树过来嚷道。

  看着夹着尾巴逃跑的三愣子,杨大树语重心长的跟几个小丫头说道“不管阿呆将来如何,既然我们遇上他了,就是有缘,我们就不能见死不救,知道吗?”

  三个小丫头齐声回答道“大叔,我们懂!”

  这顿雪地野餐不可谓不丰盛,商队里的那帮半大小子一个个吃得小肚腩溜圆。几个小丫头轮流给阿呆喂鱼汤,令她们欣喜的是,阿呆这次喝进去一大碗,虽然大部分都是丫头们硬灌进去的,但是,只要是阿呆喝进去了,她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看来,这个阿呆艳福不浅呐,挺招女娃们待见的。”于二槐说道。

  “二哥,喝你的酒吧,也许是阿呆确实有艳福,我看,更多的是咱们这些女娃个个善良,这才是最关键的。”三叔管德宽不无欣赏的夸赞道。

  “老三说的对,咱们这些孩子就是品德好。”杨大树赞同管德宽的观点。

  “唉,再过十年八年的,我们都老了,商队就指望他们了。”于二槐感慨道。

  “这有什么担心的,这么多年,这些孩子没有白白的培养,他们仁义着呢。我担心的是,出了卜奎城(齐齐哈尔),再往前走就没有像样的城市了,而且人烟稀少,匪患众多,我们要倍加小心呐!”杨大树不无担心的说道。

  “老大,你就放心吧,我们又不是头一次来这里,大家心里有数,你就安心的喝酒吧。”于二槐和管德宽同时劝说道。

  “说到喝酒,我看老卜奎城的北大仓酒真的挺够劲儿的,下次路过这里想着多带回去一点,过年过节就有了拿得出手的东西了。”杨大树一边喝着酒,一边嘱咐两个兄弟道。

  杨大树刚刚说完,一阵风刮过来,呛得他一阵咳嗽,他生气的说道“这个地方风怎么这么大,一直刮呀刮的,就没有停歇的时候。”

  于二槐说道“老大,你没听说当地有句俗话说吗,卜奎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就刮半年呐!”

  “是这样。”管德宽喝口酒接着说道“据说,早年这个齐齐哈尔刚刚建立驿站的时候,原本是设在江西的,牌子都插好了,等兵丁开过来的时候,却在江东找到了那块牌子,这是大风刮过去的。所以,嫩江西那个地方叫齐齐哈,嫩江东的卜奎城就叫齐齐哈尔了。”

  “这个地方的土地特别的肥沃,老辈儿人讲,春天随便往地里插一颗杨柳枝,几年之后就能成长为一颗大树的。而且,这里人烟稀少,地域辽阔,等将来老了,我就来这里开一片地,安享晚年了。”于二槐向往的说道。

  杨大树接话道“这个我赞成,将来我们哥几个就来这里开荒种地,再养一大群孩子,也做一回地主老太爷,哈哈哈。”

  畅快的一阵大笑之后,杨大树发现老三管德宽没有跟着他一起笑,而且还若有所思的皱着眉头,他就不乐意的把脸一撂说道“怎么了老三,难道你不赞成大哥的想法吗?”

  管德宽急忙解释道“不是你说的那样,大哥,我感觉到了异动,好像有危险正在向我们逼近,赶快示警告诉大家吧。”

  杨大树恨恨的说道“这是哪个不开眼的蟊贼,跑来打扰我们的酒兴,告诉小子们赶快抄家伙!”

  杨大树的话音刚落,一阵阵清晰可闻的马蹄声踏着积雪的冻土地,嘚嘚的汇集而来,对,是汇集而来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四面包围了这个商队,眼下正在逐步的压缩包围圈。远远的望去,奔马踏起的积雪随风飘舞,形成了一堵飘渺的青烟抑或是颇有质感的雪墙,从四面八方压过来。

  奔马上的骑手,大声呼喝着,一个个高举着的马刀,在日光的照耀下闪着寒光,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朝商队扑过来。好在商队事先有了预警,又是应敌经验丰富,布置得当,才不至于混乱不堪。只见他们迅速有序的把货车圈成一圈,车尾冲外,拉车的牲畜在圈里,货车与货车之间用铁链或者坚韧的牛皮绳相连,一百多辆木制的货车紧紧相连为一体,形成了难以逾越和摧毁的活动屏障。

  商队的众人持长枪和大刀的躲在货车的后面,如果敌人催马跃进,便会迎头遭受枪挑刀剁,或者遭受圈内弓箭手箭雨的射杀。这是行走荒原大漠之中长年累月总结出来的应敌经验,这些都是用鲜血以至于生命换来的宝贵的实战经验。道光年间,火器还不盛行,要破这种环环相扣的活动堡垒屏障,真是难上加难。

  围剿商队的这伙马匪大约有三百多人,其中有不少满脸胡须的俄罗斯老毛子,他们耀武扬威的挥舞着燧发枪还有前膛枪,咄咄逼人的注视着堡垒圈内的商队人员。19世纪那个年代,这两种枪已经是很先进的远程武器了,射速和射击精度都比早期的步枪有了诸多的进步。

  当然,这两种枪在当今世界来说,那就是垃圾,可是,在19世纪中叶之前,那是绝对的先进武器。燧发枪,是由16世纪中叶出生在枪炮工匠、锁匠和钟表匠家庭的法国人马汉发明,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它取掉了发条钢轮,在*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击发。17世纪中叶,很多欧洲军队普遍装备燧发枪,现在看来,就这破玩意儿,他们一直足足装备了200多年。

  前膛枪就别提使用多么的繁琐笨拙了,射击前,先把*倒进枪管里,然后用一根类似铁丝一样的铁棍儿怼实了,再装进去弹头,最后,在*附近点火引燃*,把弹头轰击出去。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就是列装了这种前膛枪。由于这种枪射速特别的慢,为了在战场上形成战斗力,英军发明了三段锦的射击方式。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上经常看到的那样,一群人挤在一起,最前排的趴在地上射击,第二排的蹲在地上射击,最后一排的站着射击。


  https://www.lvsewx.com/books/28/28448/568370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