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林记串串香[九零] > 第18章 第18章

第18章 第18章


林初平:“舅舅,你们其实下一步也可以往城市周边的这几个工厂布局发展,咱们先把周围的市场做起来,然后一点点再往四周县城扩散。”

        林山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接着,就直接去找销售部。

        大概是市场放开的影响,亦或是新上任厂长大刀阔斧地改革,这个汽水厂的销售员是不拿架子的。

        听林初平说要的量还挺多,想再谈谈价钱,销售员就热络让林初平三人坐在小会议室,还上了茶,坐下详细谈价钱。

        林初平对西田汽水厂及其后来还有印象。

        95年那阵子,汽水厂分来一个大学生厂长。他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对准那些不事生产的混子。

        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再加上当时物价飞涨,人们根本不敢在手里存钱,稍微有点儿钱就拿出去花了,当时市场经济繁荣,人民消费热,导致西田汽水厂倒也迎来了短暂的黄金发展时刻。

        但很快,千禧年前后,隔壁城市搬进一个外资饮料厂。

        外资厂凭借着雄厚的实力、更加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从外面引进更先进的生产设备,他们用各种方式砸广告搞营销,很快就把西田汽水厂在附近的市场份额挤占得七七八八。

        最恶心的是外资饮料厂还挖西田汽水厂的大学生厂长,人没挖成,就在厂里散布谣言,说厂长已经被收买了云云。

        面对强劲的外资饮料厂,西田汽水厂本来想从地方上贷款,学习外资营销手段去央视上打广告。但工人们被煽动,一致认为厂长这是套用国有资产,并且认为去央视打广告是浪费钱。

        于是那个本来很有魄力手腕的大学生厂长,最终因厂里工人不服管教,导致厂里改革并未顺利施展。02年的时候,西田汽水厂资不抵债,宣布破产。

        其实西田汽水厂的破产后世已经很少有人再记得。在这个时候,有太多太多的民族产业被外资左右,时代的浪潮中惨败收场。

        想起曾经往事,林初平还是唏嘘不已。

        林川看了眼外甥,不明白他怎么正谈着价呢,突然就开始叹气。

        林山问:“你是不是对这个价钱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销售员忙说:“这就是最低价了,拿货3000瓶的就是这个价钱!”

        林初平摇摇头,说:“没事儿。”随后对销售员说:“那就这样吧,我们什么时候能过来拿汽水?”

        销售员:“现在就能拉!不过,我看你们这次来也没带人,也没带板车,要不然我给你们开个票,在日期里你们都能拉。”

        没错,这个时候还是小贩上门来找汽水厂拉货。要是在后世,都是饮料厂求着商家上他们的货,为了上货,饮料厂还主动送商户冰箱,有的还出陈列费……

        收了票据,刚出汽水厂,林川就问:“刚才你在想什么呢?那么出神。”

        林初平笑了下说:“之前跟星工厂的打交道,星工厂的工人态度都挺高高在上的,这次见汽水厂的销售员倒是特别平易近人。我听说他们厂里最近在改革。好像来了个大学生厂长,瞧着应该是挺好的。”

        星工厂的单子是林山让给高继东的,有关星工厂的事儿他知道的多:“据说,上面只打算在西田市留三个造武器的厂,其中星工厂是必然留下的。”

        其他兵工厂都在山里,运输不方便不说,里面技术工也少。唯独星工厂是在市区里头的,战略位置重要不说,关键是技术工多。

        “去年,星工厂还造出来个什么玩意,据说挺厉害的,还拿到国家发明制造奖了呢!就是那个机器图卖出去,一下给星工厂这个数……”林山伸出手指比个“九”。

        原来是这样!再想星工厂的培辉师傅那么傲气,也就不奇怪了。

        接着,三人又去定做手推车到时候出摊运汽水用。现在夏天,汽水要想卖得好,得用冰冰镇了才好卖,所以手推车到时要在木箱子里塞上泡沫、海绵这些能保温的材料。

        这种手推车做起来简单。这年头大街小巷都有这种卖冰棍冰糕冰汽水的摊子,师傅都做了不知多少个。

        只是在箱子下面加个铁板,铁板下面焊四个万向轱辘。师傅见他们要得急,说:“明儿早就能过来领。”

        在师傅做手推车的空档,林初平三人还借了他的手推车,去汽水厂跑了三趟,才把三千瓶汽水运到租的小院里。

        林初平三人又去百货大楼购入三台冷冻柜,捎带着林初平又添置几台电风扇。

        这回,招待林初平他们的,还是上次那个时尚女售货员,这回她总算是拿正眼看林初平了,可惜她好像想跟林初平说两句,但林初平他们赶时间,根本就没搭理她。

        把冰柜运回来通上电,再接水冻上冰。

        忙完这些,天上晚霞就已经烧起来了,把整个天空映得红彤彤的。

        林山心里急,他又去找手工师傅,见手推车已经打好四个了,便把打好的先推回来好等晚上工人们出摊回来能熟悉熟悉手推车。

        再次回来,就已经是晚上快七点了,推门林初平见院子里是一个人也没有,他皱皱眉毛,心想:回头等院儿里的人多起来,得找个阿姨专门在院子里看家,最好还要养只狼狗护院。

        这个时候社会还很乱,有人留在院子里也安全,免得有人眼红串串香生意赚钱就往井水里投毒。这个年代也不是没有过这种案子,还是一切小心为上。

        林山招呼林初平:“走,咱们出去吃个饭。你想吃什么?舅舅请客!”

        林初平想起上次的牛肉面,说:“门口就有家牛肉面,卤的牛肉挺好。”

        “走走走,肚子早就饿了!”林川说。

        吃了饭天就擦擦黑了,反正左右没什么事儿,林川提议在市里转转,看他们家员工的摊子经营得怎么样了。

        于是三人便漫步在街头小巷。

        林初平注意力没放在自家摊子上,而是眼尖地发现街头上好像有几个小孩儿正握着竹签吃炸香肠,闻着味儿,不像是他们林记的。

        林初平往那边一扭脖子,紧接着林山也瞧着了。

        他纳闷:“那个地方我记得咱们没摊子在那儿呀。”说完,林山林川表情都严肃了。

        在林记串串香之前,西田市做竹签串串的小吃几乎没有。顶多也就是竹桶粽子这些,而且竹签都是要回收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买了串串跑老远去吃的情况。

        “走,咱们去找找!”林山率先踏出脚步。

        三人在附近足足绕一大圈,最终只找到一个卖炸火腿肠的摊子,摊主是个30出头的女人,跟林记串串香那种手推式的小吃车还不一样,她是骑三轮车出来的。

        三轮车斗里摆个煤炉,煤炉上面是个家庭常见的宽口炒菜锅,油锅里面正炸着火腿肠呢。

        林初平过去问:“火腿肠多少钱一根?”

        妇女看那林初平三个男人,她也有些迟疑,小声地说:“看你们要啥火腿,西田火腿肠五毛钱一根,春都的是一块钱。”

        林初平点点头:“每样都给我们炸三根吧。”

        大概是件林初平说话温和,摊主妇女见三人不像是有歹心的,声音才大了些:“一共六根,是吧?”

        “对!”

        “4块5毛钱。”

        林初平从兜里掏出五块钱给她,女人给他找了五毛后,才开始炸肠。

        火腿肠的预处理上,倒是跟林记的如出一辙,都是提前剪开一个口但不剪短,在从开口处穿上竹签,等需要用的时候捏着铝线一扯就能完整剥离。

        包括炸香肠之前,还要用小刀在火腿肠上歇着交错开花刀,手法也是跟林初平之前给胡霞他们培训的一模一样。

        就在她炸火腿肠时,林初平三人都在打量着她这摊子。

        摊子很简陋,就只炸火腿肠。一侧是煤炉,另一侧放个箱子,箱子里面是预处理了的火腿肠。箱子上面是个简易小桌板,桌面子上摆着两个瓶口被戳几个窟窿眼儿的矿泉水瓶,一个装孜然,一个装辣椒粉。桌子上就还剩下一个不锈钢的盘子,盘子上还残留着一些辣椒孜然粉和油。

        看样子是只模仿了林记串串香的干炸部分。

        不过即便是这样,这炸火腿肠的小摊儿生意好像也不错。就林初平来这几分钟里,就又来了两人要买炸肠,虽说都是要的最便宜的五毛钱的肠,但架不住来买的人多。

        果然,妇女把火腿肠炸到肠身翻起一个个三角“鳞片”,才用架子捞出,她给火腿肠沥油的功夫,问林初平几人要辣椒不要?

        “稍微来点就行。”

        妇女便在肠上撒了些干粉,林初平看她一连串捞肠、控油、洒干粉的动作并不连贯,估摸着她这摊子也就出来开那么两三天。

        妇女把火腿肠递给林初平三人后就开始四处张望,她好像是想吆喝,但又不好意思。

        这个年代下岗工人多,这些下岗工人没了稳定的工资收入,但实际上他们早已习惯于之前在国营厂子里衣食无忧的生活。就算是下岗,一时间也不好改变之前养成的花钱习惯。

        就在林初平三人站在这儿吃肠的工夫,旁边一个打纸牌桌上三个男人,其中一个大声冲这边吆喝:“来!给这边炸三根火腿肠,要一块钱的那种!”

        瞧他那高兴的样子,肯定是这会手气好,赢不少钱。

        妇女松了口气,赶紧又开始炸肠。炸好之后,她快步地给那边送过去,然后又赶紧回到自己小摊旁边。

        这是一个老旧生活区,人口密度还挺大,现在到了晚上不少人出来乘凉,有的三五成群在打牌下棋,也有小孩儿们在附近玩捉迷藏和摔卡,就是自己折的四四方方的卡片,孩子们四处跑着、叫着。

        林山已经吃完了,把竹签子还放回桶里,他吃辣不行,辣椒粉辣得他“嘶哈嘶哈”直吸口水。

        林川也摇摇头,距离远了,他才撇嘴:“她那辣椒粉不如咱们的。”林记的辣椒粉也辣,但没辣得这么直,吃到最后反而更多的是辣椒的香,回味也好。

        接下来时间里,林川他们就在旁边不远处,站了有半个多小时。

        林川见一个人去买炸肠的,他就在小声数着,最后干脆拿一个树枝在旁边地上画“正”字,来一个买炸肠的,他就添上一笔。


  https://www.lvsewx.com/books/35304/35304155/262048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