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狐仙正传 > 第二百一十六章 焕发生机

第二百一十六章 焕发生机


  冬寒未尽,桐山县西城门外,白砚欢三人坐着牛车向西行去。

  做了这桐山县令三天了,白砚欢先是召见了主簿,了解了桐山现在的人口和耕田,最后讨论了一下人皇律令,并张贴城中各处,派人传达到乡下村里。

  之后的两天白砚欢带着诚明二人开始在县城里外探访,勘察桐山各地实情。

  发现战争的遗祸颇深,全县百姓老弱妇孺偏多,这还是战争结束,许多士兵遣散归家之后的情形了。

  而因为数百年的战乱,城外的良田早已经荒废了,重新清理不是小功夫,需要很多人力物力。

  还好的是,战争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了,大乾新立的事早已经传遍了各处,一些期盼美好生活的百姓们已经提前开始清理荒地,正好能赶得上今年的春种。

  白砚欢三人此时的修为法术完全丧失,就与普通人无二,不然他们三位半个月的时间也许就能开垦完整个县的荒地。

  而也即使是百姓们着重农桑的第一年,良田不多,种子也不够用。

  白砚欢几人今日往西而行,就是去寻找一个叫陈阿婆的人,此人会培育野山薯苗,以及移植扦插到田里。

  现在刚过寒冬,新年伊始,勤劳的百姓们到四五月份之前,一定会开垦出很多荒地,种植山薯是今年唯一来得及的作物了。

  按照乡里人的指示,白砚欢三人赶着牛车绕着崎岖的山野小路,终于在一个人口稀少的村子了找到了陈阿婆。

  陈阿婆快六十岁的年纪,无儿无女无老伴,贫苦年代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养活着自己,如今身体健朗,走路带风,是村里活的最舒坦的人了。

  得知白砚欢三人的目的,陈阿婆二话没说就答应将扦插野山薯苗的方法传授出去,还带白砚欢三人去看了她屋后的五亩良田,打理的干干净净,过俩月天回暖之后,就可以种上粟子。

  而令白砚欢比较惊喜的是,老人家竟然还有一个地窖,里面除了其储藏的山薯之外,还有用来培育珠芽的山药。

  可据陈阿婆说,山药的种植她也还在摸索,现在还不能很好的种出植株,尚不适合教给大家。

  山野有能人,陈阿婆没有经过多少学习,自行摸索会了种植山薯,如今太平了,还肯轻易的将方法交出来,让白砚欢钦佩不已。

  跟陈阿婆商量好一些事情之后,白砚欢三人便启程回城了,待通知了全县各乡村代表来城里学习之后,再派人来接陈阿婆过去。

  之后的几天,白砚欢与主簿一起走访桐山各处,促进农田开垦,按照人口和田地大小,分发作物种子。

  司云冲则带着挖井小组们,去乡里各村挖井,让百姓们都有干净的地下水喝,同时还梳理乡间河道,方便乡亲们灌溉农田。

  诚明则在城中探查,了解此地特产与风俗,以及可以大力发展的手工业,在白砚欢的点明下,尝试鼓励建造一些作坊,盘活民生百业,促进商业发展。

  在此过程中,白砚欢还寻到了许多乡间能手,比如会扦插果树的残兵,比如会养蚕的妇女等等。

  在白砚欢请求以及保证给予一定的补助之后,都比较愿意将自己的技术教出去。

  于是在惊蛰这天,在县衙对面的广场上,乡下赶来的代表乌压压的挤满了一大片,有老头有妇女,有军中退下来的残兵老兵,还有没成年的少年少女。

  在主簿简单讲解了人皇鼓励农桑的政策之后,陈阿婆等人开始讲解移栽野山薯苗、扦插果树等方法。

  充满希望的农民们仔细的学习着。

  而在之后的每一年的惊蛰前后,这个交流大会便流传了下来,成了农桑交流会,各乡比拼炫耀成果的地方。

  惊蛰一过,春暖花开,城外乡野便热闹了起来,提前领到种子的开始耕耘播种,没有种子的开始扦插山薯,靠近山林的开始修剪果树,到处一片农忙景象。

  老人孩子也都积极的下田帮忙。

  白砚欢在城外各处寻访了一遍,还是比较满意的。

  春雨一缕缕,很快就迎来了夏季,田里的作物长的极好,农妇们养着小鸡仔也长大了,在田里巡逻捉虫子。

  白砚欢也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司云冲在县城东南的小山脉里,发现了铁矿。

  这下可以好好发展一下这里的铁器了,征集农忙之余的百姓们,按照大乾新颁布不久的银钱支付,开始开矿,冶炼。

  之后寻找到一些铁匠和木匠,在白砚欢的指导下,合伙开始做出一样样的农具与炊具,甚至家具。

  慢慢的开始扩大规模,将这些农具与炊具卖到隔壁县甚至更远的地方,换来比较优良的种子或者银钱布帛。

  劳苦百姓们的干劲是十分充足的,不到半年的时间,县城里开始显露了繁荣的迹象,各种铺子小摊遍布,行商扎堆。

  在秋季过后,农民迎来了丰收,虽然作物比较单一,大多是山薯,可百姓们终于不用饿肚子了!

  而且百姓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一种山薯能够做出无数的美食。

  多余的山薯吃不完,自家储存了一些之后,开始在县令的安排下,运往其他还没推广的县里贩卖。

  那些种植了麦粟的农户,白砚欢也安排收购了许多,作为留种,到明年开垦出的良田一定更多,不能只种山薯了,还是麦粟类的更加划算。

  同时,那些尝试养蚕的农户,成果也不错,按照白砚欢早已经安排好的,开始煮茧抽丝,送入织布坊。

  基本到年末的时候,很多家庭都可以用丝布做衣裳。

  一年两年,桐山的发展很迅速,人口在迅速上升,青幼年的比例在迅速扩大。

  同时桐山商业对外发展的同时,还引来外地的许多作物与手工技术,并在此地迅速发扬光大。

  白砚欢三人一直比较忙碌,大大小小很多事情都要过问,在农桑手工商业稳定发展之后,又开始尝试推广私塾学堂,让适龄的孩子们可以学习文字学问。

  得益于白砚欢这些时日的良好形象,以及百姓们日益富足的生活,倒也很乐意送孩子去学习,虽然刚开始很多人都不知道学堂私塾是个什么玩意儿。

  时间过得很快,白砚欢三人每天忙忙碌碌,倒也真的为百姓们鞠躬尽瘁,也真的为这片美好又苦难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感到高兴。

  虽然偶尔还会想到这一切可能都是虚幻的,可能都只是数万载之前百姓们的场景,但也值了!


  https://www.lvsewx.com/books/37/37023/5314110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