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我的妖娆大明 > 第一百三十章 兵者国之大事

第一百三十章 兵者国之大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茹瑺等人肯定也是不愿被人当做垫脚石,于是他们才将目光聚焦到了自己身上。

  论实力背景,自己乃是开国第一武勋世家继承人,未来武班之首脑,现在又加上了未来皇帝姐夫的身份,只要他不太作,接下来这几十年都是稳稳的朝堂柱石。恰巧此人又和那位空谈帝师不合,有他的帮衬,即使是未来帝师想动他们,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更可以借这条线,和储君产生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不至于太过生疏。

  况且自己还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年轻。

  实在是太年轻了,年轻既是资本,又是劣势,然而优劣之说,也看事对谁而言。对茹、翟等人,这种年轻就是大大的好处,因为年轻就意味着威势始终有限,相互之间顺理成章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而并非附属关系。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他们不敢也不愿意去找自己老爹等人,反而直接来找貌似现在并不能起到太大作用的自己的原因所在。

  不过徐钦心里的小算盘也是打得啪啪响。

  他们想通过自己向朱允炆靠拢,简直有些好笑,自己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卧底,怎么可能真的帮朱允炆增加助臂?况且,他们还对这位看起来颇为仁孝聪颖的皇太孙充满幻想,然而现实却极为残酷,朱允炆的本性决定了,在他的圈层中,儒家理论派是他最核心的力量,也是他最为信任的力量。

  这种理论派,并非是单纯指熟读儒家经典,文学才华横溢,而是一种价值取向。说直白一点,就是有着空谈理想主义倾向!在他们眼里,像茹瑺这种务实派,其实才是更该死的内部异端!

  这跟历史上朱允炆继位之后,重用黄子澄、方孝孺,以及那个坑爹的新政便能看出来!对武勋集团来说,其实新政影响不大,虽然被边缘化了,但也不会直接跳出来反对。而反对新政的中坚反而是像茹瑺这种已经深居高位的务实文官,因为这种改革,会给他们带来大麻烦!

  仅仅从这一点而言,他就不会是一个好的帝王,偏听偏信乃是帝王大忌,哪怕就是真会来事会办事的臣子也不能真的放纵其一家独大,否则轻致朝堂失衡,国家机器运转出现问题,重则强势集团演化为真正的统治集团,进而威胁皇权。徐钦虽然不提倡像嘉靖帝那样的极端弄权方式,却也认为一个拥有实权的帝国皇帝,必须站在最高处,对整个帝国的权力构架起到一个平衡制约的作用。

  既然他们的意思是通过自己投效新皇,那自己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让他们至少不至于站错队。虽然不能保证让他们明火执仗地支持朱棣,可稍稍运作一下,激化他们和太孙集团的矛盾,甚至让他们稍微认清太孙殿下的本质,至少在储位争夺中保持友善中立,并且在变局之后支持朱棣的问题应该不大。

  当然了,这种事欲速则不达,而是要慢慢仔细谋划,况且就算是他自己也要隐藏真正的取向。制定出了大方针之后,剩下的不过是等待机会,并暗中因势利导而已。

  当前徐钦的重点还是在基础层面的布局,尤其是军事改革试点的问题,必须要得到朱元璋的全面认可才行。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除了必要的处理日常事务之外,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这上面。一方面是努力回忆十七至二十一世纪的军事理论体系,并从中选取实用的部分。比如说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前进基本靠走的年代,说什么建设机械化、信息化军队那就是纯属扯淡了。

  另一方面,徐钦也要结合前人的优秀经验,毕竟作为这个设定的人物,他还是有好多功课要补的。什么太公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孙子、吴子等经典军事著作也都仔细地进行了梳理,好在徐家本就是将门世家,在这方面的收藏极为全面,极大地方便了他的补课行动。

  而阅读大量的古典军事著作,自然也让徐钦自身受益匪浅。

  毕竟他现在可是帝国军方的候补大佬之一,在需求端改变了的情况下,自然比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纯粹浏览要深入得多,感悟也完全不同。而中国的古典著作,或者说中华文化一贯以来的思想,其实更倾向于一种自由的思想,很少有那种绝对定义式的论述,每个人看同一本书,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相反的结论。

  这或许也是因为神神州大地上,惊才绝艳的名将们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大智慧,谱写出各自的传奇故事的根本所在。

  相比之下,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西方近代军事著作,则更强调一种绝对的定义,很明确地告诉你,这件事就是这么回事!故而能在这种条件下,产生像德意志军官团这种精密高效的现代化战争机器。

  当然,也不能说这就意味着东方压倒西方,或者说西风吹跨了东风。二者虽然在直观表现的风格上有区别,但实际上也算是殊途同归。

  作为一个总结者,徐钦尝试着将各种著作、理论中的精华提取出来,根据当前的现实情况稍加改进,“呕心沥血”之下,终于完成了这本新军改革的计划书。至少看起来是够唬人的了!

  不过这还不到上奏本的时候,家里这不就有一个此中高手么?

  徐辉祖虽为人迂腐了些,暂时也还没什么实战经验,然而作为帝国第二代武勋领军者之一,其真实实力还是极为强劲的。且不说朱元璋将中军都督府这么机要的位置长期委任与他,历次奉旨外出练兵也取得了极为亮眼的成绩,单说是未来靖难中的齐眉山之战等南军为数不多的漂亮仗也能充分展现他的军事才干绝对不弱。

  况且,徐辉祖在朱元璋麾下担任要职这么多年,论起对这位皇帝陛下的了解,肯定也是极有深度。

  因此徐钦打算先将自己的计划书给他看看,确定这个时代的人能够接受这种新的思路,同时也可以让徐辉祖给点意见,以进一步完善奏本。至于说获准之后该怎么练,那还不是自己这个现管的老大说了算?

  先是早早地去给母亲请了安,陪着她说了会儿话,一直等到徐辉祖回来,这才请了他到书房,拿出写好的计划书给徐辉祖。

  徐辉祖看完他的计划书,一言不发地合上计划书,看上去微微皱着眉头。徐钦心头一跳,心想莫不是计划还是太超前了?或者是在细节上依然考虑不周,存在什么问题?

  “怎么突然想到要练新军?”徐辉祖抬头盯着他,神色肃穆。

  “禀父亲大人,孩儿之所以有此想法,主要是基于两点考量:其一,今火器大盛,军器局已经制出了新式火枪,远射之威强于弓弩,亦可近战如长枪,若再加上新式大炮,完全足以独立成军。而且由此观之,火器还会随着更加精巧的设计和制作,愈发强悍,未来的战场亦将发生彻底的改变。故而筹建全火器的新军,或者说至少是以火器为主的新军,势在必行!此等全火器的新军,自然需要一种新军之法加以编练,才能将其威力真正发挥出来。其二,是孩儿对卫所之法心存疑虑,其实这卫所之法,与隋唐府兵之法极为类似,其核心都在于卫府之土地。我朝卫所,虽将土地直接从地方官府辖下划至军卫,然其缺点同样也显而易见,地方卫所若想自屯自足,则战力低下,若要保持较高的战力,则绝无法自给,因此仍旧需要保持部分特殊的精锐战兵。与其如此,不如就直接以独立之法,练独立之精锐,引为核心,其余卫所,用以镇守地方,及后备即可。”

  对此徐钦也算是早有准备,毕竟这条国策是朱元璋亲自定下来的,直接批判肯定是不行的,那肯定需要一个让皇帝陛下脸面上过得去,又足以说动其的理由。

  而在朱元璋这种皇帝手下做事,也有个好处,那就是他虽然比较专权独断,但也是经历过实际基层工作和实务工作的,整体来说比较务实。因此只要是在他能够理解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托,加上注意遣词用句,要说服他采取某种政策,其实反而并不算特别难。

  “嗯,这等考虑也算周全。可你要知道,像你这般的新军训练,所耗费之巨,恐怕就是以朝廷集天下之力,也难以承受!”徐辉祖听了他的理由陈述,直接从书案后面站起身来,渡步到花窗口,这才扭头对他说道。

  对于成本问题,徐钦当然也不可能没考虑。

  当然,他对于远期的计划是:开商路,鼓励商业发展,甚至促使民族资本主义萌芽提前出现,到时候朝廷的岁入也会有一个极大的提升,自然有能力解决开始阶段的国防支出增加的问题。接下来更进一步,拓展海洋贸易,到时候以中国的经济体量,到时候完成帝国军队的全面近代化改革也是很容易的,再然后就是自动滚雪球了。

  不过很遗憾的是,现在可不能把这些计划和盘托出,任何人都不行,倒不是有多机密,而是多半会被当成疯子。

  “父亲大人,孩儿见识浅薄,然也知‘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再者,几千年来的历史也说明了‘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若是打不赢蛮夷外寇,再富足的生活,再兴盛的文化,皆是空中楼阁。因此为强兵之故,岂能惜些许财帛?纵然确实难以承受短期重练大军的耗费,也可仿前唐陌刀锐士之法,先编练少数精锐,以为储备。绝不可因噎废食,万一风云有变,悔之晚矣!”徐钦也站起来,颇有些痛心疾首以及决绝地说道。


  https://www.lvsewx.com/books/40/40416/5197292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