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黛玉和假少爷 > 第6章 抓贼

第6章 抓贼


薛虹应下来:“薛家每个月炮制的药不多,但少有少的好处,容易清点,很难掺假。”

        黛玉放下心来,让紫鹃拿出今日才送到的药材包。

        宝钗细细查看了好一会儿才说:“这些药材都没什么问题,想来作假的人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

        黛玉一时也没有别的线索,只能等薛虹的消息了。

        东街杏林巷,这一天是赶集市的大日子,大街上来来往往的商贩像跃龙门的鲤鱼,都想在这个时候卖出一个月的衣食住行来。

        一个穿半新不旧夹袍的汉子在济康堂斜对门靠着墙,眼睛瞄着济康堂里进进出出的男女老少。

        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从济康堂跳出来,右手提着一只鸟笼,一边走路一边逗鸟。他穿一件深绿色直缀,衣着平平常常,腰间挂的荷包却很精巧,看着不像属于同一个主人。

        汉子迎上去,低声说道:“爷,我这里有好货,爷且站站,看看我的参,有小拇指那么粗呀。”

        少年半眯起眼,嗤笑着,等着看汉子说的好货。

        汉子左右看看,见没人注意,便从怀里拿出一团红绸来,少年这才看清他说的人参。

        确实是人参,却只有奶娃娃的小拇指那般粗细。

        行脚商没有固定的商号,今天骗骗张家姐儿,明天哄哄李家哥儿,都是这个德性。

        少年并不恼,反而打趣道:“就这个?比小爷我的尿还细。况且都已经朽了,别是你爹抱在被窝里睡过十年觉的。”

        汉子听着他的话,并不反驳,只殷勤地继续推销:“价格最公道,爷丢下一两银子就成。”

        少年捏起人参来凑近看,确实朽得厉害,药效早就散光了。可是炮制完后,谁又能看出来呢?

        要是根新鲜人参,起码能卖到五十两呢。

        少年今儿赶着去训鸟,没工夫为几百个铜钱跟人磨蹭,于是痛痛快快地摸出一两银子,打算把人参原样包好。

        忽然人群里冲出一个高大少年来,一脚踹在训鸟少爷的后心上,骂道:“贾菱你个王八羔子,你爷爷我等了你两天了,可算是抓你个正着!”

        贾菱扑到地上,脸上磕出一道血痕来,鸟笼也飞了,笼子里的画眉鸟吓得上下扑腾,咕咕咕叫个不停。

        汉子向高大少年行了个礼,问道:“二爷,还有用得着小人的地方吗?”

        薛虹把贾菱按在地上,拿绳子捆住双手,说道:“没事了,这么个小鸡崽子,我一只手就够收拾了。”

        汉子拱拱手,离开了。

        贾菱手不能动,嘴可没闲着,骂道:“什么人不长眼?也不看看我是谁,贾府的亲戚你绑的起吗?等我告诉我叔叔,非扒你的皮,再把你全家都活埋进乱葬岗不可!”

        薛虹一拳打在他肚子上,降噪效果奇好,贾菱成了煮熟的虾米,整个人弓了起来,往外直吐酸水。

        旁边卖布匹的小娘子本来一直盯着薛虹,瞧着平日见不到的俊秀少年发呆,此时才知道这是个活阎王,只求他们快些离开,不要砸了她的摊子。

        街上最爱看热闹的闲汉们也没有一个敢上前的,面前这人出手狠辣又气度不凡,别是谁家刚升官的小千户吧。

        “我问,你答,要有一句假话,”薛虹指指不远处栓着的黑马说,“我就用马拖着你从东城跑到西城去。”

        贾菱开始说软话:“好哥哥,你放了我吧,我欠伍爷的债后天就能还上。”

        薛虹冷笑:“我问你了吗?”

        贾菱一哆嗦,哭道:“好哥哥,你究竟想问什么呀?”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买朽坏的人参?都加进了什么药里?”

        贾菱大哭:“我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好哥哥,我再也不敢了。”

        薛虹不跟他废话,左右开弓结结实实打了他几个耳光,又说:“你想清楚了再说话。”

        贾菱这才老老实实答道:“从前年春天开始,加进了不少药里呢。再说了,这又不是毒药,只是放朽了的人参而已,不会害人的。”

        薛虹心想放朽了的人参虽然无毒,但终究难说有什么变化。也许普通人吃了以后也没有症状,黛玉的体质弱,倒成了假药的试金石了。

        “这都是贾菖教我的呀,我推不过去才信了他的鬼话。好哥哥,你可别都赖在我一个人身上。”贾菱横下一条心,把贾菖也供了出来。

        还知道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呢,薛虹在心里冷笑道。

        该问的都问得差不多了,得亏犯事的是一个心里没成算的小兔崽子,稍微使点劲就全都招了。薛虹把贾菱绑马背上,就上马往贾府赶。

        荣禧堂里,老太太连着摔了四五个茶盅,余怒难消,又指着王夫人叱骂道:“你们平日里孝顺我,原来都是哄我!暗地里唆使人在我的补药里下这些个东西,还要连我的黛玉一起害了!”

        王夫人有苦难言,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王熙凤也跪下来,哭道:“老太太,都是贾菱、贾菖这两个畜生痰迷了心,做出这等猪狗不如的事来。我们太太哪里能知道内情?不过也是蒙在鼓里罢了。”

        黛玉站在一边,一言不发。

        薛虹不过两三日功夫就能抓贼拿赃,实在是个办事的好料子。现下,薛虹已经把贾菱关在贾家的柴房,口供画押都已呈给了老太太,干净利落。

        只是王夫人是薛虹的姨妈,越过她直接上报给老太太也太不给王夫人脸面了。以后他还怎么跟王夫人见面呢?黛玉不禁为薛虹捏了一把汗。

        宝玉问询赶来,直扑到老太太面前说:“老祖宗,我母亲是冤枉的呀。母亲她平日里不吃参汤不假,但前几日老祖宗赏我的人参养荣丸,她也没有提醒我别吃,可见母亲并不知道这药丸掺假了!”

        老太太垂首想了一会儿,说:“宝玉,扶你母亲起来吧。我是个要入土的人了,要是为我一个人,我倒不想去计较这参朽不朽的。你林妹妹也日日用补药,可怜她从小就病弱,吃了这些东西,岂不是要害性命吗?”

        王夫人不肯起来,低着头说:“儿媳不敢自辩,出了这么大的事,原是我不察之过。儿媳原亲抄《法华经》三十三遍,为林丫头求得上天垂怜。”

        这句“不察之过”像一把野火,烧得王熙凤避无可避,备受煎熬。

        “我受了这管家的重任,却没有尽职尽责,以致家宅不宁。不如免了我的职,还是叫珠大嫂子来管家吧。”王熙凤说着,不停拭泪。

        王熙凤的嫂子李纨在旁边站着,也受了池鱼之殃。她立刻跪下来说道:“万万不可,我哪能担得起呢?”

        老太太看着下面跪着的三个人,有的是她的儿媳,有的是她的孙媳,竟然也生出一声有心无力的感叹来。

        “宝玉,扶你母亲起来吧,”老太太在炕上坐下来,说,“再不起来便是跟我这个老婆子见怪了。”

        王夫人这才站起来,王熙凤和李纨也跟着站起来,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说话。

        黛玉这才开口:“俗话说:不哑不聋不做家翁,那三四口人的小人家还出错呢,何况我们这样的一大家子。舅母和嫂子们每日大事小事忙得昏头转向,哪里想到会被小人钻了空子?”

        王熙凤痛定思痛,说道:“那两个畜生,险些害了老太太和林丫头,我这就叫小厮们把人捆了送到县衙去,治他们的罪!”

        老太太不肯叫家丑外扬,说道:“原该如此,可究竟不该让外人看笑话。姨太太和薛家兄妹都是亲戚,倒是无妨。若是真闹到官府去,这些丑事就要在街头巷尾传开了。到时候不说他们黑心烂肺,倒说咱们这样的人家不会教导子侄。”

        黛玉见王熙凤听了这话隐隐松了一口气,便知道贾菱、贾菖为了这份采买的差事没少给这位琏二奶奶上供,要真闹到官府去,还不知道供出什么来呢。

        好一招以退为进,王熙凤不愧是从十八岁就开始管家的少奶奶,比前世的自己不知道厉害到哪里去了,黛玉心里佩服。

        “那就送到老家去,”王熙凤把早就想好的办法倒出来,“叫他们两个日日对着祖坟,洒扫上香,修葺烧纸,也叫祖宗有灵,感化这两个小畜生。”

        老太太默许了王熙凤的办法,气也消了一大半,对站在一边的大丫鬟鸳鸯说:“往后你多帮衬凤丫头,她有照管不到的地方,你多提点她。真不知道我走以后,还能谁能护住我的两个玉儿。”

        黛玉一时情不自禁,流下泪来。

        世界上对自己最真心的只剩下老太太和宝玉了,前一世老太太到死也放不下自己,这一世,黛玉决心要多陪陪老太太,不再把一颗心都放到宝玉一个人身上。

        “老祖宗,您别担心,我进来身体好些了,过几天等薛家哥哥做好了风筝,您可要来看我们放风筝呀。”

        老太太听了黛玉的话才有些喜色,立刻让鸳鸯差小丫鬟给薛家兄妹送礼去。

        “这次多亏薛虹这孩子,不然我们都还被蒙在鼓里呢。”老太太想着,薛蟠是个不争气的,宝钗和薛虹两个倒还都不错。

        王熙凤看老太太有了喜色,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心里很感激黛玉没有火上浇油,反倒帮忙解围,于是拍拍黛玉的肩膀,说:“哪一日放风筝?我也去凑个份子。”

        黛玉又聊了一会儿放风筝的事,宝玉从知道薛虹抓住贾菱、贾菖开始,心里就像被揉进一把盐,现在看黛玉要和薛虹一起放风筝,就更是有梗在喉。

        宝玉给黛玉使了个眼色,两个人一起向老太太告辞,出了荣禧堂。


  https://www.lvsewx.com/books/86525/86525943/272325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