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一万年的梦 > 第四十五回 天龙八部

第四十五回 天龙八部


修行之人莫惊慌,八部众生护身旁。

        证得凡心尽皆去,圆满功成天下芒。

        我从刘玲家出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当走了一段距离再回头看时,发现小玲还在远远的注视着我,我的心在这一刻颤抖了一下,突然有了种感觉,在我的眼眸里放着你,柔情似水;睡梦中喊着你,心潮澎湃;闲暇时念着你,魂牵梦绕;心坎里装着你,甜蜜永远,这是一种用语言不可形容的眷恋之感,这难道就是恋爱的感觉吗?

        我摇晃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收回了思绪,在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想着一些事情,手里提着那个包裹好的佛像,打了一辆的士,就这样向家的方向行去。

        回家的车开的并不快,我摇下了车窗,任凭寒冷的风吹着我的脸颊,也让我的大脑清醒了几分,看着窗外不断变化的景物,我不停的在心中叮嘱着自己,我不是一般人,怎么可以如此的儿女情长,让这执念越来越深呢?可是这感觉又如此的割舍不下,哎!

        当我回到家,并没有马上上楼,而是进入到了我家的地下室,我将包裹里的佛像放在了地下室的地上,伸出了右手掌,集中体内的精纯能量,向那尊佛像灌注了进去,我的天眼神通这时也已经开启,边注入着能量,边认真的观察,发现随着我能量的不断灌注,佛像上的灰气在慢慢的变淡,最后彻底的消失。

        这尊佛像背后不好的因素,已经被彻底的清理干净,现在就是一件普通的艺术品,我在地下室寻找了一个角落,将佛像安全的放在了那里。

        用过晚饭后,我如往常一般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看着书桌上摆放的一些中医和西医方面的书籍,随手拿起了一本便看了起来,这些书籍虽然我基本上都已经了然于胸,但是我也深知“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有些医学方面的东西,是需要自己去慢慢领悟的。

        在曹老师给我的中医书籍中,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的医学内容,给人的感觉就是匪夷所思,治病的过程堪称神奇,是不能够用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来衡量的,也不能用现代的观念来看待的。

        其中有一个古代治疗瘟疫的方法,很是特别,深深的吸引了我,书中讲的是,汉末瘟疫频繁,在东汉末年至晋初年,全国性大瘟疫共有二十多次。

        汉桓帝在位二十年,中原地区流行瘟疫高达十二次;汉灵帝时发生过一次;汉献帝时发生了两次。京师洛阳的瘟疫高达十六次之多,曹操有《蒿里行》诗云:“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官方资料记述,自汉桓帝永寿三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人口由5650万降为1600余万人。《宋书‧五行志》记载,咸宁二年春正月,洛阳大疫,死亡人数达十万人,国家机构无法正常运转,皇帝因此下诏取消一切礼节性仪式。

        东汉末年的瘟疫对军队的战斗力影响甚大,东汉桓帝延熹五年春三月,皇甫规伐羌之战“军中大疫,死者十之三四”。著名的赤壁之战,因受瘟疫影响而改变了战局。

        我在书中发现,当时汉末人们统称瘟疫为“伤寒”。也有后世学者认为是斑疹伤寒、鼠疫。患者往往高烧喘息,气短而绝。发病急、身上有血斑,死亡率高。张仲景在其《伤寒论‧自序》中记载,汉献帝建安元年到九年间,他的家族本来有两百多人,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死于伤寒。

        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四子就是在这场大瘟疫中死去的。也有人认为七子中的王粲也是死于这场瘟疫。无怪乎曹丕说:“疫疠数起,士人凋落。”

        书中记载的瘟疫规模很大,但这两者都不会在夏季爆发,因此,人们怀疑更有可能是鼠疫和伤寒。

        现代人认为瘟疫是一种病毒造成的大规模的流行性疾病。这是现代科学所能探测到的时空范围对瘟疫的认识。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对瘟疫的认识不只是局限在物理、生物层面,而是有着更为广阔和深远的认知。

        在中国古代的医书中,瘟疫被认为是“邪乱之气”。“天气上,地气下,人气在其间。”东汉著名经学家何休曰:“民疾疫也,邪乱之气所生。”

        当我看到“邪乱之气所生”这句话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古人是站在了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的,很有意思,我发现古人在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反躬自省,而不是向外在找原因,这才是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医书中还有一个关于张天师的治瘟疫的记载,有个张天师原名张陵,后改名张道陵,东汉天师道创始人,沛国丰县人。相传他在汉顺帝汉安元年,遇老子降临,命为天师。后人称他为道教三祖之一,寿达123岁。

        张道陵学道之后,能给人祛病。他在蜀地收了好几万户的弟子,因为蜀地人单纯朴实,与道相合,易于引导。张道陵带着众人开路架桥、修木锄草、清理垃圾,义务地去承担方圆几十里的公共事务。

        张道陵从来都不用强制的手段对待学徒者,而是用道德与礼义去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当时,在蜀地一带,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落后,卫生条件也不是很好,所以,在当时那个地方,也是瘟疫横行的时候,张道陵就帮他们治瘟疫,方法却很独特。

        张道陵让有病染疫的人把自己一生所犯的错误一条条都回忆清楚,记下来亲笔写好扔到水中,同时向天发誓,不再做那些错事和不好的事,如果再犯错就让自己的生命终结。人们纷纷按照此法去做,果然瘟疫不见了,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病都好了,瘟疫不见了。

        这一做法不仅祛除了瘟疫,而且人们更加敬重天地、更加重德向善,社会的犯罪率明显减低。事实上,张道陵用这种方式留下了他那一法门的道统,也就是济世的方式。

        古人说“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举头有灵,当人真心忏悔的时候,是能够看得见的,就会把人身上的邪气和背后的治病因素赶走,在人类可探测的这个空间里表现出来的,就是瘟疫突然不见了,人好了。

        而且我从医书中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古代的很多大医学家其实都是修道人,道行很深。三国时的名医华佗就具备普通人没有的特异功能。他治病的方法有时也很独特。

        书中记录了华佗的一个看病的方法,有一郡守得了重病,华佗去看望他。郡守于是让华佗为他诊治,华佗没说什么就退了出来。华佗对郡守的儿子说:“你父亲的病和一般的病不同,有淤血在他的腹中,应激怒他让他把淤血吐出来,这样就能治好他的病,不然就没命了。”

        郡守的儿子也很着急,就说那怎么办呢?华佗说:“你能把你父亲平时所做过的错事、不好的事都告诉我吗?我写封信批评指责他。”

        郡守的儿子说:“如果能治好父亲的病,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于是,他把父亲长期以来所做的不合理的事情全都告诉了华佗。华佗写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便走了。郡守看信后,大怒,派捕吏捉拿华佗,但是华佗早就跑了,没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吐完之后,他的病就好了。

        医圣张仲景的宿命通功能,东汉末年瘟疫横行,但道人名医辈出。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所著《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齐备的经典,他救人无数,成就一代盛名医圣。

        张仲景具有超常的宿命通功能,诸多史料中都记载着他给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看病的故事。王粲二十岁出头时,遇到张仲景,张仲景对他说:“你得病了,可以服五石汤,要不到了四十多岁,眉毛就会脱落,再过半年就会死去。”

        王粲听闻此言心里不舒服,认为张仲景吓唬他,没有吃药。过了三天,张仲景又问王粲吃药没有,王粲回答已服用。张仲景看王粲的气色症候,知道他还未用药,就说:“你为什么不重视自己的生命呢?”王粲默不作声。二十年后,王粲的眉毛果然脱落,一百八十七天后,果然死去了。

        张仲景不仅能看出人潜在的病,还能给出药方,并能精确算出人的寿命,这就不是一般医学能解决的问题了。

        张仲景还提出人要想养生健康,须淡泊名利,不追求浮华,与天地相融相通,才能驱邪益寿。

        我看着医书中的记载,有些内容看上去真的是让现代人不敢相信,确实很匪夷所思,但是这些却都是在医书中真实的记载,古人把人体的健康与整个宇宙相联系,他们认为,生命是无常的,快乐到了一定程度,悲伤也就来到了,就像月亮,从亏到盈,从盈到亏,是不断变化的,世间的事物也是如此,兴衰起伏是有定数的,就像人有生、老、病、死一样,这也是规律。

        这些是宇宙的自然法则,是不可逆的,人们只能去顺应他的变化,在繁华时,存一份敬畏之心,在落寞时,留一份淡然之态,做到荣辱不惊便可。

        当我合上了书籍,坐在椅子上默默的思考,这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甚至被说成“迷信”。但这些的确是有史可查的,在医书中的记载也是非常详细的,其实古人的道德水准更高,一般不会信口开河、不会没有事实根据而凭自己的想象去记载历史或任意篡改历史。

        我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灾难面前,如果我们可以遵从古训,敬天法祖、反躬自省,说不定可以寻回生命深处的记忆,以此得到护佑,平安度过劫难,有些事情就是用现代科学没有办法去解释的。

        我揉了揉有些干涩的眼睛,坐在了床上,开始了今天的打坐,很快就进入了禅定状态,在这个禅定状态之中,我的眼前出现了五彩斑斓的各种颜色,慢慢的有一些景物开始闪现,闪现出了高山,闪现出了大海,闪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不同事物,但我始终在那里静静的看着,没有多余的任何想法产生。

        当眼前的景物闪现速度达到了一个极致的时候,突然间所有景物在瞬间停止,就像是一块玻璃破碎了一样,整个画面一下子全部崩塌,然后消失不见。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白蒙蒙,在那片白蒙之中,出现了一个生命体,当这生命体来到我近前的时候,我看清楚了她,原来是阿沅。

        当她出现的时候,我明显的一惊,发现现在的她灵魂体异常的虚弱,给人一种  马上快要消散之感,身形在我看来没有了之前那样的凝实,我用意念传音担心的询问她,道:“阿沅,你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成为了现在这样?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上次华山之战,我的元气虽然损失了一部分,但也不至于到现在这么虚弱,原因就是那个邪天联盟的人,他们已经将触手伸到了我们这些灵魂体所在的空间之中,更确切的说是伸到了一些‘八部众’所在的空间中,开始有计划的破坏。我是被一个特殊的灵体所伤,幸亏我跑的快,才免于被他们伤害。”阿沅虚弱的回道。

        我有些焦急的,道:“那怎么样才可以帮助到你呢?”“现在只有一个办法了,就是让我成为你‘八部众护法’之一,我才可以彻底解脱出来。”阿沅有气不力的道。

        我有些疑惑的道:“什么‘八部众护法’?你说的这些我根本一点都不明白,这个我不了解啊。”

        阿沅也是犹豫的道:“这个吗?我做为我们这个空间的一个生命体来说,也不是很明白,只是听那个空间的其他生命体提起过,只有成为真正修炼者的护法,才可以彻底解脱出来,才有解脱的希望,不然没有任何的办法,因此我今天过来找到你就是想和你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成为你的‘八部众生’的护法之一呢?”

        我沉思了一下对阿沅道:“这样吧,你先等待一下,哪天我师父他回来,我把你的情况跟他说一下,看我师父有什么办法没有,因为我对这个不是太懂。”“好吧,也只有先这样了,那我等你的好消息了”阿沅说完,就消失在了我的眼前,我也从禅定状态中清醒了过来。

        心中想着阿沅的事情,也没有了心情再继续打坐,于是,我躺在了床上。我想起了师父,说实话心里的那种思念之情,不可抑制的又迸发了出来,我躺在床上,回想从师父第一次出现我们相见时的情景,回想起师父为了纠正我的道路,一次又一次的付出,回想师父为了保护我所承受的一个又一个苦难,心中不知是一种什么滋味。

        就这样,我不知不觉间睡了过去,就在我睡着的一瞬间,那种久违的感觉终于出现了,那就是我的意识体,被一股巨大的吸引力牵引而出,出现在那熟悉的混沌空间之中。

        我的身前站着那个我无比想念,无比尊敬的身影,师父他就在我的前面看着我嘴角上扬,一双慈爱的眼神在注视着我,放射出智慧的光芒。

        我激动的上前跪倒磕头,眼睛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浸满了泪水,口中颤抖的道:“师父!”我双膝跪地,向师父行礼。“起来吧,徒儿,你所经历的一切我已经知晓,这段时间你的表现我很满意!”师父语气平静的,将我搀扶了起来。

        师父总是那样的直接,开门见山的道:“这段时间我处理了一些事情,以后再详细的跟你说吧,现在我就给你讲解一下你的疑问,关于‘八部众’是怎么回事,那个帮助过你的灵体阿沅,我会给她安排一个去处的,让她将来成为你的护法之一,因为她的表现也就是她的选择,我不会亏待她的,这个你放心吧。”

        现在的我,已经没法用语言来感谢师父了,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已经为我做了太多太多了。

        我还想继续追问,师父却向我摆手,笑道:“你是不是想问关于‘八部众’的事情?”我不停的点着头,心里非常急切的想知道,这个“八部众”指的是什么。于是,师父为我详细的讲解了“八部众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八部众生是佛家术语,不少人可能是从武侠小说中知道这个名词的,八部从生除天众外其他都是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也称为“天龙八部”。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

        第一部,“天众”就是生活在各层天的众生,他们的生活比人间优胜得多,寿命也长得多。

        第二部,“龙众”中的“龙”,跟我国传说中的“龙王”或“龙”不同,主要生活在水中,实为那伽。

        第三部,夜叉”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轻灵、秘密等意思。很多夜叉受佛教化转为护法善神,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维护众生界”。

        第四部,“乾达婆”又称为“香神”,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乾达婆”在梵语中有“变幻莫测”的意思,魔术师也叫“乾达婆”,海市蜃楼叫做“乾达婆城”。香气和音乐都是隐约缥缈,难以捉摸。

        第五部,“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

        第六部“迦楼罗”指“金翅鸟神”。这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颗凸起的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

        第七部,“紧那罗”是歌神,是专门演奏法乐的音乐家。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他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

        第八部,“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摩呼罗迦是与天龙相对应的地龙。

        天龙八部说是八部,可他并不是单指八种生命体,而是八大部分,每一部都有数不清的生命,比如说天众,三界内有多少层天?数不清,每层天都有护法众生的存在。

        人的修炼可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太复杂了,人只是有一颗想要提高的心,其他的一切都是师父来安排。

        人一旦真正走入修炼,随着层次逐渐提高,他会接触高层空间的很多层天,修到什么层次就会接触什么层次的天,而很多层天中可能就会有危险存在。师父就会在每层天都找那层天的生命当做他的护法,师父也会一直看护着他。

        人类空间是个特殊的空间,因为人在一个迷中,看不透事物的本质,被选中的护法层次虽然比人高,但他们在那个空间没有迷,所以,反而没有办法修炼,作为人的护法是快速提高上去的机会。

        师父特别强调,你看是一个人在修,实际却是带动很多生命一起修。随着人修炼,这些护法也跟着修炼跟着提高,人在学法和修炼的时候,他们也在一起的学法和修炼,但是他们层次不会超过主体,人放弃修炼了,他们也感到非常遗憾,非常无奈,就像公司没有了,员工也就解散了。人修上去,他们也跟着沾光。

        天龙八部平时就呆在他的空间中看护修炼人,所以他们不是在一起的,但是又同时同地存在修炼人周围。

        他们神通广大,但不参与修炼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修炼人遇到的生活工作中的麻烦,那是师父安排来提高心性的,他们一点都不能参与。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各自空间中警戒,不让来自那个空间的其他生命体伤害到修炼人。

        包括人世间的干扰,师父会清理一部分,但不会全部清理干净,都清理了一帆风顺的就不能修心了。

        修炼人身体会产生一些功能神通,这个跟护法不一样,功能神通是修炼人自身产生的,受修炼人意念指挥,有人脑子一想什么事就能达到,就是他的功能跑出去完成了他的指令。人的大脑不指挥它,它就不发挥作用。护法是独立的生命,有自己的思想,可以自己决定做什么事情和怎么做,他不受修炼人意念指挥。人在迷中,往往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他的做法很可能是错误的,天龙八部在另外空间中没有,像人类空间这样迷,看事情一目了然。

        另外空间的情况太复杂了,也会遇到护法神也解决不了的麻烦,这时候就需要师父出手了。那么人为什么修炼起来会如此艰难呢?这是因为人的来源原本就在高层空间中,随着私心的增加,不符合那个境界要求了,就掉下来了,最终掉到了人类空间中,当然也有主动下来的,也是因为不符合那个境界标准了,主动下来修炼的。

        那么他在层层下走的过程中,与各层空间的生命发生了交集,也许就欠了谁的东西。当他修炼了,要返回原来的高层空间了,那么那层层空间的债主就不让他上去,给他设置障碍。

        这些麻烦修炼人自己解决不了,护法神就出面了,也不一定都是消灭对方,解决的方法很多种。比如护法神可能会替主体承担欠下的业力,他这么做的同时也是在吃苦提高,不然他怎么跟主体一起修到那么高的境界中去呢?这些护法在另外空间显现,修炼人有的可以看到,有的看不到。

        这时我有些疑惑的道:“师父,我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他们啊。”师父笑道:“看不到那是不让你看,怕你起沾沾自喜的心,哦,原来我这么厉害呀?有这么多护法神保护我呀,那我啥也不怕了!人中的什么考验都能轻易过去了,那不是出自内心的提高。这样的话,他还怎么修?破迷了,就很难修了。佛家不轻易展现神通,讲慧而不用,就是这个原因。”

        师父接着讲解说道:“等将来人真修成正果后,这些护法神就是他世界中的众生。”

        师父说到最后,用一种期盼的目光看着我道:“修炼是何等严肃何等神圣的事情呀,不要以为只有你一个人在修炼,数不清的生命都在殷殷期盼着你呢!你在修炼中遇到麻烦就想打退堂鼓,吃一点点苦就觉得不公,对得起师父和众护法吗?一旦入了修炼的门,就是无数高级生命关注和羡慕的对象,唯有一修到底,什么也别想动摇这颗坚如磐石的心,直到功成圆满,才不枉来世间这一回。”

        我有些神往的问师父,道:“师父,都说人修炼的目的是功成圆满,那圆满是个什么状态呢?”

        师父听到我问出这个问题,也是深有感触的,说道:“我们的法门,受功法本身的限制,只能修到最高境界是‘五气朝元’,我的师父就是停留在这个境界,最后是老死的,要想突破本门的屏障,只有一个办法。”

        我追问道:“师父,是什么办法?”

        师父眼睛直看向远方,口中喃喃道:“就是等到那个大人物‘圣者’的降临,我们才有希望…”

        我本想再次追问,那位“圣者”情况的时候,师父已经挥手打断,将我送出了混沌空间。

        我从睡梦中醒过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是早上的七点多了,窗外的阳光照射进了我的房间,明媚非常,这个时候的我,感觉在阳光的照耀下信心十足,心中已经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条修行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我的眼中透露出一种无比坚定的信念之光。


  https://www.lvsewx.com/books/98067/98067609/858161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