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一万年的梦 > 第十八回 色即是空

第十八回 色即是空


树是菩提树,明镜亦是台。

        本在物中悟,心莫惹尘埃。

        晚上和曹老师他们在一起,吃了不少东西,曹老师带我来的这个饭店的特色菜还真不少,品味也不错,我们三个人点了有六个菜,吃到最后,我的肚子都有点涨涨的感觉了。

        到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了每天晚上的必修功课,我盘好了腿,又进入了禅定状态。

        也不知道自己打坐了多长时间,在似静非静的状态之中,眼前出现了白茫茫的一片,这次的白茫景象和以往有些不同,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从那白茫茫之中传出来了一股幽香。

        这股香气过后,在那白茫茫似雾气的状态之中,隐隐有一位女子的身影在里面翩翩起舞,开始那个女子的身影还是模糊的,之后那个女子的身影变得越来越清晰,最后完全凝实,当我看清楚这个女子时,发现她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

        她的舞姿行云流水,好似月中嫦娥,飘逸出尘。

        那真是:

        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

        千回赴节填词处,娇眼如波入鬓流。

        渐渐的,我被她优美的舞姿所吸引,竟看得有些如醉如痴起来。

        就在我主意识放松的那一瞬间,只见这位女子,突然间,她做出各种妖娆妩媚的动作,她的手在不停的宽衣结带,就这样向我冲了过来。

        我虽然沉浸在她曼妙的舞姿之中,当我发现她所做出的这些动作后,马上警觉了起来,也从那种如痴的状态中清醒了过来,我的主意识对这名女子发出了意念,说道:“你想要干什么?你不要过来,我可不是一般人。”

        当我这个念头一产生,眼前的女子瞬间消失,哪里还有什么跳舞的美丽女子,我还是在一片白茫茫之中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中,我的意识开始逐渐清醒,但是却不知道自己身处在什么地方,我有意的开启天眼神通,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天眼神通去穿不透这里的重重迷雾。

        我正在疑惑间,在我面前的白雾不知什么原因,正在渐渐的散去,眼前出现了一个明朝的景象,我好奇的观察起了这个画面来。

        在这个画面里面我看到的是,在明朝有个青年才俊,姓罗名伦,表字文毅。他生的眉清目秀、神情俊朗。自幼聪敏好学、手不释卷。青年时满腹经纶、学识渊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人品出众、道德高雅,四方景从、有口皆碑。

        这一年他奔赴苏州,准备参加选拔举人的考试,也叫会试。临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他夜里清清楚楚做了一个极为神奇的梦。梦见自己十分崇拜的大文豪、胸怀天下百姓的大清官范文正公,乘着宝马天车来到这个旅店。罗文毅恭敬地上前问候。只听范文正欣慰的说道:“快快免礼!我这次到外地办事路过这里,知道你住在这个客店,特来看看你。你人品学识皆佳,持之以恒将来必成国家的栋梁之材。另外你本来的命造并没有这样好,但是圣贤有云‘祸福无门,惟人自招,这话一点不假。因为你以前在酒楼中所为之事,感动了上天,为了嘉奖你见色不淫的高尚节操,特例更改了你的命造。去年的乡试你已夺魁,今年的会试和明年的殿试,你都要高中榜首,明年的状元非你莫属了。连中三元,真的可喜可贺。老夫此来一是提前表示祝贺,二是告诉你今后做官要胸怀天下,善待万民。如此则会功德无量、福报无穷。切记切记!”说完乘车匆匆而去。

        罗文毅正有千言万语要说要问要请教,没想到自己崇拜得五体投地的人就这样匆匆离去,他大有不舍之意,着急喊了起来。这才一下子从梦中惊醒,原来却是南柯一梦。

        回忆梦中的情景,真是历历在目,句句铭心。心里暗暗揣测:范文正公去世后一定是成神了,不然的话他怎么会知道我过去的所作所为?他又怎么能预知将来还没发生的事?由此看来善有善报的天理真的存在呀!范前辈不但是我崇拜的人,也是我为官仕途的楷模。

        罗文毅躺在炕上辗转反侧,怎么也不能入睡。不仅又回忆起过去在酒楼亲身经历的一幕:那是在去年秋天乡试之前,当地的一个富绅请他给他老母亲七十岁生日写一副寿联,罗文毅念在他对老人的一片孝心就痛快的去写了。写完之后,富绅十分满意。为了表示感谢非要拉着罗文毅去酒楼盛宴款待。盛情难却,罗文毅也只好去了。

        酒席宴上,富绅一时兴起,又请来一个歌女吹拉弹唱。歌女在灯红酒绿中生活,从没见过罗文毅这样俊逸、儒雅、才华出众的书生,所以一见倾心,一边弹唱,一边不断的向罗文毅眉目送情。但罗文毅始终是正襟端坐,丝毫不为之所动。

        此情此景富绅看得一清二楚,就极力的给牵线搭桥。让歌女停止弹唱,去给大家敬酒。歌女也心领神会,殷勤的多给罗文毅敬酒。

        想把罗文毅灌醉后使他放纵乱性,成就自己的一厢情愿。那歌女越来越大胆放肆,借敬酒之机甚至身体对罗文毅挨挨靠靠、动手动脚起来。

        罗文毅满心不悦,但不便发作。忽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赶快笑着对富绅说道:“多蒙财东盛情款待,又请来歌女助兴。你看这歌女花容月貌、弹唱出众。我不觉诗兴大发,想为佳人题诗赞美一番,以助大家雅兴。不知可否?”富绅一听连连赞同称好。

        于是富绅找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罗文毅略加思索,笔走龙蛇,题诗一首:“花容月貌体窈窕,妙手丹青难画描。玉德冰质绝尘污,清心一片照碧霄。”富绅与歌女边看边赞不绝口,罗文毅写完后故意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手弄上一些墨汁,马上说:“对不起,把手弄脏了,我失陪一下,洗洗就回。”

        富绅和歌女都没多想,又继续欣赏起那首诗来。他们哪里晓得,这是罗文毅的脱身之计,并借这首诗表明自己守身如玉、玉洁冰清的人伦道德。可笑的是那位歌女,还以为后两句也是在赞美她呢。

        等了许久,不见罗文毅回来,马上到厨房去找。哪里还有人影!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借故悄悄离开了。歌女十分遗憾,也只好作罢。

        这晚罗文毅听了范文正公在梦里告诉他的话,浮想联翩总不能入睡。心里自惊自喜,暗暗庆幸自己那晚没有被色欲所惑,做出败坏人伦,乱性败德、伤风败俗的淫  乱坏事。才有今天未来的锦绣前程。

        来年殿试,皇榜揭晓,皇帝钦点罗文毅为头名状元、独占鳌头、可喜可贺。

        我观察到这里,发现这段景象有力的证明,见色不动心不邪淫者必积大阴德、获大福报。罗文毅智拒邪淫积善德,换来天赐福报中状元的事迹,也被世人广为传颂。

        这使我突然有了一丝明悟,发现色欲心一起,即为大过,上天明鉴,必会折损福报,业报随之。所以自己一定要多加警惕,同时,自己也要时刻警醒啊!

        当我想到这些的时候,我也暗自庆幸自己刚才守住了底线,没有越雷池一步,当我想到这的时候,眼前的景物又变,自己出现在了一片混沌的空间之中,这个时候,师父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身前,他大笑着,不住的冲我点头。

        师父欣慰的向我,说道:“不错,不错!关键时刻能够明悟,从这种幻象中自行解脱出来,实属不易啊,你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悟到就是提高!这也是你成长的过程,为师很是替你高兴啊!”

        我上前对师父恭敬的行礼,原来刚才的一切又是一次考验,看来我自己要时时保持清醒,才能在这种种考验中稳住心神,勇往直前坚定的走下去。

        师父讲道:“徒儿你知道吗?做为一个人来说,最放不下的是什么?是人的情,亲情、友情、男女之情、做事讲情等等。人世间一切事,处处离不开这个情之一字。那么做为一名修行中人,就要把这些慢慢看淡,最后能够完全放下这个情,这是最难的。”

        师父看我沉默不语,又进一步说道:“现在并不要求你太高,只是让你慢慢看淡这个情,但记住又绝对不是让你走极端,连父母都不认了不是这样,也不孝顺他们了,对别人也不礼貌了,不是这样。而是用一颗对万事万物更加博爱的心来代替他,用一种更加宽广的胸怀来包容他。”

        师父语重心长的说道:“说的再简单一点,就是当你真正了解情是什么的时候,做到真正放下的时候,你也就真正明白慈悲的内涵了。”

        师父对我说的这些,有些我确实还不是太理解,只能等日后我慢慢的体悟了。

        不过,他却和我说了一首古代金好问,所做的一首传唱千古的词:

        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得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我不禁也有个疑问,这个情真的就像这首词中写的那样,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吗?

        师父见我陷入了思考,在一旁并没有打断我的思路。看到我眼中流露出迷茫的神色后,缓缓的说道:“你不理解这个情也很正常,因为你还没有全部都经历过,当你真正把所有的情之事都经历过的时候,你也就明白到底是什么了啊。”

        师父又向我说道:“什么是人生的死关?人以肉身行于红尘之中,不可避免皆有色欲之心,我们总认为淫  念升起但未实质上犯错,是没有罪过或是罪过轻微的,那是大错特错的。下面我给你讲几个故事,你要认真听,从中能悟到多少就看你自己了。”

        明代有个读书人赵永贞,少年时曾经遇到一位高人,告诉他说:“你很有才华,二十三岁的时候,一定会考中  功名。”

        赵永贞二十三岁那年参加乡试,文章写得很顺手,内容铿锵有力,主考官十分欣赏,已经决定选中他的文章,不料到了后场的考试,他却失误连连,意外地名落孙山。赵永贞很难过,明明自己很有把握,不知怎么回事?因此就向文昌帝君祈求讬梦,希望能告诉他考不中的原因。

        那天晚上,文昌帝君果然讬梦给他说:“考不中是你自己造成的,你原来注定考中今年的乡试,但是因为最近调戏家中婢女,又引诱邻居家的女儿,起心颠倒,淫  欲缠绵不断,虽然后来都没有成真,但是已经犯了戒,所以命中的功名被革除了,这也是你自己造的孼啊!”

        赵永贞听后,因为自己没有控制好的欲念误事而悔恨不已,就发誓下决心改过弥补,他出钱刻印了许多戒淫的善书来警醒世人,并且在乡里间大行善事。在下次的乡试中,果然考中解元,官至藩宪。

        师父讲完这个故事,我对赵永贞能够发誓下决心改过弥补过失钦佩不已。古人可以诚心改过,而现代人又有几人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而诚心悔改呢。

        接着师父给我讲了第二个故事。清末,有一位举人进京赶考,夜宿一家乡间客栈,客栈老板娘是一个新寡的少妇。不巧,这一日天降大雪,路被封住了,无法行进,举人内心焦急却也无奈,只好一连住了几天,等待道路畅通。

        举人长得俊秀挺拔,老板娘亦是娇美动人,孤男寡女竟日对望,彼此互有好感,几天下来,心中皆是蠢蠢欲动。

        举人在内心荡起淫  念以后,缓缓踱步到寡妇房前想要举手敲门,心中却忽然浮现一个念头:“不行!我是读圣贤书的人,是去考状元的,这一冲动要是犯了淫戒,天庭恐怕会将我除名的,还是回去吧!”

        他一走,老板娘那儿却涌起了念头,想过去找他了。一出房门,心里想:“我这是干啥呢?不可以,我是个寡妇,丈夫才刚过世,我应该为丈夫守节才对,怎么可以看到英俊的年轻人就忘了自己的本分,犯了淫罪会让我下地狱的,回去吧!”寡妇思及此,不由得冒出冷汗,就急急忙忙退回房间去了。

        举人回房后,欲  火又重新燃烧起来,受不住煎熬,他再次来到老板娘门前,举起手敲了敲门。寡妇听到,起身要开门时,举人心虚,又一溜烟跑掉了,因为他心中“道德良知”的一念又战胜了“淫  念”,怕犯了淫罪会被革去功名。

        中国自古是个礼仪之邦,凡事“发乎情,止乎礼”,先人告诫我们:即使你有很好的学问,命中注定当上状元,如果犯淫造恶,天庭必会加以惩处,状元名分必定落空。所以他趁寡妇即将开门时,赶快掉头而去。

        但是寡妇心知肚明,也跟随其后,过来敲他的门,内心却挣扎不已,告诉自己要守住贞操,不可以丧失名节,为人所看轻唾弃,所以敲了门又立刻避开,转头回去了。

        两个人就这样来回走动两三次,在“道德”和“欲望”之间摇摆、拉扯,纠缠不已。最后,这个举人起来打开了门,双方对望,一时之间欲  火难耐,但又为理智所束缚,不敢轻举妄动,两个人犹犹豫豫又不敢行动,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发展……

        就在这犹豫的当口,空中忽然传来一个很愤怒的声音:“你们两个在干什么?要做又不做,到底要怎样?把我的功过簿画得稀巴烂,累死我了!”说完,空中就甩下一个东西来。

        两个人听到这些如雷贯耳的话,吓得浑身发抖,人也从欲望中清醒了,赶快从地上捡起这个东西来看,原来掉下来的是一本“功过簿”,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他们的名字:男的是今科状元,犯淫戒革名,打叉画掉;女的是守节的寡妇,死后升天堂,现在犯淫罪,也画掉了。

        继续看下去,上面写“不犯“,勾上去;再看下面,又写“犯”,画掉;然后又重复写“不犯”,勾上去;“犯”,画掉了。这本功过簿勾勾画画,弄得一塌糊涂。这两个人一看,心惊不已,浇熄了原先的欲  火,连忙各自回房去,从此再也不敢犯淫  念了。

        当师父把这个故事讲完,师父微笑的看着我,让我好好回想一下这几个故事,应该怎么做自己悟吧。

        同时,师父又特别嘱咐我,在修行的这条路上,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我听师父跟我说起这个,便向师父求教,能不能更进一步的解释一下这个“举头三尺有神明”。

        师父点头为我进一步讲解道:“举头三尺有神明”,举是指向上的意思,因为所敬的神明被安放在供桌的上方。古人信仰神灵,遇到不如意,就会到祭庙中叩拜。原意是指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着你,你虔诚祈祷、供奉,神明就会显灵帮助你。

        后来引申为,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做任何事,你头上三尺地方的神明都会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人不要以为没人看见就做坏事。是劝人勿作恶、要行善,以后又有“抬头三尺有神灵”的说法,也是类似的意思。还有就是泛指神明很多,无处不在。

        很多人只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却不知道还有下一句是“不畏人知畏己知。”这句话出自于一首诗,也伴随着一个典故。

        清朝雍正年间,有个叫叶存仁的人,他做官三十多年,清廉自守。在离任时,僚属们要派船来为他送行,但船却迟迟没有来。直到明月高挂时,方才见到划来一叶小舟。原来僚属们准备了临别赠礼,故意等到天黑才送来,以避人耳目。

        送别之情不好拂,但送行之礼不能收。叶存仁赋诗写道:

        月白风清夜半时,

        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

        不畏人知畏己知。

        这个“不畏人知畏己知”!哪怕是舟行河中,月夜寂静,可避人耳目,可掩盖隐恶,却回避、掩饰不了自己的良心。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们做人处世、行事为官的一种境界和操守。

        叶存仁没有严词拒绝,用一首诗表明了做人要有良心,做事要对的起良心,廉洁、不受贿的态度,使送礼者们不好再强求。

        与“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相似的,还有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天知、地知、我知、你知”的故事。

        东汉的杨震,是弘农郡华阴县人,年少好学,博览群书,被当时的人誉为“关西孔子”。后来大将军邓骘听说了他的贤能而力荐他为秀才,在东汉初年任刺史、太守,这个故事发生他担任东莱太守期间。

        杨震有次经过昌邑,昌邑令王密是他的门生。王密为了对提拔自己的杨震表示感谢,晚上怀揣着“十金”晋谒杨震。他见到了杨震,然而杨震却说:“我很了解你,你为什么不了解我呢?”王密说:“送您钱的事情,晚上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王密羞愧万分,只好又揣回金子离开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天、地、人都会知道的。

        师父又继续说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强调“慎独”和“不欺暗室”,即使处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仍然要坚守节操,遵循上天给人规范的道德,因为有神佛、有老天爷在看管着。“举头三尺有神明”,因为敬神畏天的人们知道,上天在关注着人的一思一念,一举一动。“不畏人知畏己知”,是一种自守精神,是说能够自己用“心法”来约束和要求自己。

        纵观古今,人类社会一旦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瘟疫、灾难往往就会结伴而来。“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是一句俗语、老话,是先人留给后人宝贵的智慧、财富,是作为人应该遵行的法则。遵循这个法则的人,就会走过种种劫难,走向美好未来。

        师父向我特别强调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修行中可以借鉴的知识和财富,有许多宝贵的文化,需要我去发掘,并加以运用,把这些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融会贯通,与修炼实际相结合,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师父讲到最后,语重心长的对我道:“在今后的道路中,能不能行,全看你自己了,有些东西我已经给你说的很明了了,你要不断的纠正自己,向自己的内心去找寻事物的答案,有时看着很复杂的事物,往往解决起来却很容易,看着很简单的事物,解决起来却根据环境的变化会变的很复杂,所以你一定要提高警惕!好了!今晚就先到这里吧!”

        师父挥手间,他的身形又一次慢慢的消失。看着师父消失的地方,我也慢慢的回到了自己的禅定状态之中,四周寂静无声,只有隐隐的可以听到我的心跳声,还有血液流动的声音。

        在定中,我想起了在中医的一些医书中对这方面也有一些相关的记载。

        如果一个人沉溺意淫或邪淫,脑子里乱想的话,很多身体内的精华就消耗掉了,由于心火重就会消耗肾水,他的眼神一定是游移不定,没有定力的。

        神不足,精力就不足,一个人肾精不充足,外在的神气就是不饱满的,非常衰败的,同时心情都是浮躁的,人就显得一种疲态,满脑子都是混乱的,容易做出各种各样的错误决定,这叫做心火亢盛,肾水不足。

        其实,人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那就离灾难不远了,无论你的事业、家庭、身体,都会出现种种非常不好的现象,所以要特别引起注意。

        古书中讲:两眼无神,眼下青瘀,眼圈发黑。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肾同源,肾气不足,肾水便不能滋养肝木,两眼便无神,眼圈发黑。肾气充足的人,眼睛清澈明亮,奕奕有神。

        一个人阳气渐渐褪去,阴气渐渐增长,身体的毛病慢慢就会多起来了。阳气耗尽,阴气充满,人就死了。

        想到这些,我也不禁为今晚的考验能过关而感到庆幸。今天晚上这关是自己在懵懂状态下过的,如果有一天在清醒的状态和明白的状态中,在现实中发生,还能不能过去呢?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啊。

        所以,我自己不停的在告诫自己,在修行的这条道路上永远不能掉以轻心,时时处处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能被眼前短暂的景象和虚幻的东西所迷惑。

        当我再一次睁开双眼的时候,在我眼神里面多了些许不一样的神彩,那是坚定和勇敢的信念,能够在这条修行路上一直走下去的执念!


  https://www.lvsewx.com/books/98067/98067609/860034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