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残刃 > 第五十章淞沪会战的得与失

第五十章淞沪会战的得与失


 : : : :  第三点就是在国防动员和军队指挥体制上的差距,当时中国的国防动员体制、平战转化体制、军事指挥体制相对于日本方面而言,差了一大截!当时日本有17个常设师团,平时每个师团的兵力11000多人,战时扩编成特设师团,人员扩充为24000至28000多人,即由现役的38万人扩编为74万人。除了预备役兵外,日本的兵役制还有后备役兵88万人和补充兵役240多万人,各种兵役人员合计有448万多人。而当时的中国,只有203万现役兵,预备兵役和后备兵役一无所有。招兵完全靠抓壮丁,部队的传统很难留下来,部队士气不高。

         : : : :   日军不仅兵力补充系统完备,后勤支援系统和机械化水平之高也是中国军队望尘莫及,日军4次增援,平均时间不到10天,最远的甚至调动的是驻扎在遥远的西北雁门关的部队,从停止进攻、转进、千里登舰、再航行到上海战区集结,平均不到10天。反观中国军队,穿草鞋,徒步走,乘车还经常受到日机袭击,徒增伤亡。杨森的第20军9月1日奉令开赴淞沪战场,从贵州出发全凭两条腿,一直走到湖南辰溪方才乘船,从长沙坐火车运到前线已是10月8日,足足用了37天!

         : : : :   国民党军指挥序列杂乱,机构膨胀,叠床架屋,职责不明。战区下辖集团军、师、旅、团,后又增设军,9月中旬以后又设置军团。一些军往往只辖1个师,军长亦即师长。命令、指示及报告,层层递转,费时费力,于作战有损无益。后期撤退指挥系统几乎瘫痪,部队如同无头苍蝇,混乱无序。

         : : : :   第四点就是情报侦察上的差距,当时国军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信息不灵,敌情不明,侦察和情报手段极端落后。当时中国的无线电通讯十分落后,有事只能电话传送或人工传送,中国的飞机没有报收发话手段,更没有空中侦察。中国在敌人的内部没有情报来源,而日本在中国内部的情报活动却异常活跃,打信号、收情报、放烟火,引导敌机轰炸、大炮射击、军队进攻。日本人对中国沿海、城镇、乡村情况几乎是了如指掌,有的甚至比中国人自己了解得更详尽、清楚。“九.一八”事变前,陆军大学聘请的一个日本战术教官酒后曾吐真言,曾说:“中国的金山卫、大鹏湾、还有广西的北海,都是登陆的好地方”。中国方面之后多次派人去金山卫考察和野外战术训练,得出的结论却是:金山卫水浅,船只靠岸困难,不适合登陆。然而最后日军偏偏选择从这里登陆,一举包抄中国军队侧后,赢得战争的胜利。敌人耳聪目明,我方几乎是瞎子、聋子,只能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怎能不陷入灭顶之灾呢。

         : : : :   第五点也是很重的一点就是内部不团结派系斗争、任人惟亲是国民党军队中一贯存在的痼疾,淞沪会战最后失败也不能说与此完全无关。冯玉祥、张治中空有抗战激情,任用而不被信用,中途换将。第18军罗卓英部由第9集团军转隶第15集团军陈诚手下,第9集团军司令官张治中竟然未接通知。顾(祝同)、陈、罗、胡(宗南),凡受信用之将,莫不是蒋之心腹,张治中因非蒋嫡系,而对手下中央军调不动,也指挥不动,乃至含辱受屈,愤而辞职。老蒋惯于越过前线指挥官指挥作战,乃至后来地方军发动反击,而中央军隔岸观火,坐等失败。如此等等,都加剧和促使了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被动挨打局面的形成。

         : : : :   第六点就是两个国家对待这场战役的关注程度,这点虽然对这场会战起到不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个是两个国家软实力的较量,各个方面都很重要。日本人对于这场战争的态度就是狂热,而中国人民由于文化水平普遍很低,大多人都不知道发生这场战争。

         : : : :   刘茂才总结淞沪会战,总觉得中国军队太弱了,当他真正投入这场会战的时候改变自己的看法。刘茂才认为中国军队是好样,敢打敢拼,不怕死,他们都是一群热血男儿,都是好样的。正是有了他们,中国才没有灭亡,才有后世人民的幸福生活。

         : : : :   关于淞沪会战的得失,个人观点: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战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是中国第一次对抗外敌侵略的胜利战争的第一场大型会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敢对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明知不敌,却依然亮剑的第一战,历史意义重大。

         : : : :  从大的方面来说这场会战的爆发,彻底改变世界历史,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 : : :  从国内来说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烈战斗牺牲不仅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以往为提防蒋介石利用抗战消灭异己,各路军阀更多采取敷衍应付态度);更重要的是,淞沪会战将日本拖入战争泥沼。同时激发了中国全国的抗战热衷决心。

         : : : :  体现中国对抗侵略者的实力和决心。对于日本方面民心士气产生巨大的影响。日本国内开始出现怀疑与困惑。严重的破坏了日本在国际上的形象。提高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

         : : : :  但是中国失去的更多,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想失去的,而是日本打破的。

         : : : :  当时中国的内战刚刚结束,中国国民经济正在逐步恢复。中国军队建设也是蒸蒸日上,同样是中国近代化重要的转型阶段。日本有一次打断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种代价是惨重,是个每一个中国人都没办法接受的。

         : : : :  但是他却是中国大国崛起的开始,使沉睡了百年的中国又一次被唤醒。

         : : : :  在这场极其悲壮、可歌可泣的淞沪抗战中,国军阵亡校尉级以上军官近千名,其中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0余名(不含牺牲后追晋者)。

         : : : :  黄梅兴少将。1896年生,字敬中,广东平远县人,黄埔一期毕业,国军第9集团军第88师第264旅旅长。

         : : : :  蔡炳炎少将。1902年生,字洁宜,安徽合肥人,黄埔一期毕业,国军第18军第67师第201旅旅长。

         : : : :  路景荣少将。1902年,江苏武进人,1902年生,黄埔四期毕业,国军第98师583团团长,师部少将参谋长。1937年9月10号在上海月浦与日军激战中牺牲,时年35岁。

         : : : :  杨杰少将。1895年生,字子英,河北容城人,1895年生,黄埔四期毕业,国军第1军第1师第1旅副旅长。1937年10月11日,在淞沪会战顾家宅之役中牺牲,时年41岁。

         : : : :  庞汉祯少将。1901年出,字胤宗,广西靖西县人,壮族,1899年生,广西陆军讲武堂及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毕业,国军第7军第170师第510旅旅长。

         : : : :  秦霖少将。1900年生,字松涛,广西桂林人,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国军第7军第171师第511旅旅长。

         : : : :  宫惠民少将。1906年生,字剑豪,广东曲江人,黄埔四期毕业,国军第4军第90师第270旅旅长。1937年10月28日在嘉定清水显牺牲,时年31岁。

         : : : :  刘启文少将。1898年生,河南南阳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国军第67军第108师第322旅旅长。1937年11月8日在石湖荡与日军激战中牺牲。

        e酷匠网}-永◇久;免u费‘看o小.说i

         : : : :  吴克仁中将。1894年生,字静山,黑龙江宁安人,满族,保定军官学校5期炮科毕业,国军第67军军长。

         : : : :  吴桐岗少将。辽宁人,国军第67军参谋长,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松江与日军激战中牺牲。

         : : : :  邓玉琢少将。1903年生,辽宁东港人,国军第67军第107师参谋长。1937年11月9日在上海松江与敌激战中牺牲。

         : : : :  朱之荣少将。辽宁人,国军第67军第107师第321旅旅长。1937年11月10日在上海松江与日军激战中牺牲。

         : : : :  李伯蛟少将。1897年生,湖南邵阳人,早年投军,国军第28军第63师第187旅旅长。1937年11月在上海金山卫阻击日军登陆部队,激战中牺牲。

         : : : :  吴继光少将。1903年生,江苏盱眙人,黄埔二期毕业,1937年11月11日在白鹤港与日军激战中牺牲,时年34岁,后追授陆军中将。

         : : : :  让我们记住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灵。没有他们就没有今日我们的好生活。


  https://www.lvsewx.com/books/10/10434/56460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