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赵家天下宋朝人 > 第五十七章:四川大抢劫开始

第五十七章:四川大抢劫开始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十九日,宋朝平蜀北路大军主帅进入成都城,接受了后蜀皇帝孟昶的投降,后蜀灭亡,四川之地,成为宋朝国土。

正月二十四日,田钦祚自开封返回成都,宣告赵匡胤的命令,大宋皇帝已经接受后蜀投降,后蜀官民一切如故,后蜀时期怎么样,在宋朝还怎么样。

抢人钱财,夺人土地,砍人脑袋,这只是征服手段,收复人心才是最终目的

正月二十五日,赵匡胤下令四川境内,减税、免租、大赦,救济灾民,寻访隐居民间的人才,允许作奸犯科的罪犯投案自首。

总之,不管使用什么手段,必须要让四川恢复稳定,稳定压倒一切,四川虽然改朝换代了,依旧要成为稳定、和谐、繁荣的四川。

这个政策很好,是吞并一个国家之后的应有之义,以及宋朝应尽之责。

然而,再好的政策,也需要执行,好的政策没好的执行力,还是一纸空文。

偏偏赵匡胤让四川稳定的愿望就是一个美妙的幻想。

全军将士并没有把赵匡胤的新政策当回事,他们只记住了一条命令和一个现实。

一条命令就是,当初赵匡胤下令“凡克城寨,止藉其器甲、刍粮,悉以钱帛分给战士,吾所欲得者,其土地耳。”

赵匡胤自己说的,他只要四川的土地,除了器甲、刍粮,四川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全军将士的战利品。

财帛动人心,这条命令是全军将士攻打后蜀最大的动力。

皇帝金口玉言,言犹在耳,当着全军将士下的命令,总不可能出尔反尔吧。

一个现实就是,他们是征服者,他们已经成为四川的主人,而四川人“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四川人都是些孬种懦夫,是不堪一击的软蛋怂货,废物点心,他们这群征服者可以随意摆布这帮废物,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至于会不会引起反抗?四川人的反抗能叫什么反抗?王师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他们就是任人宰割的鱼肉,谁吃饭的时候会考虑鱼肉会怎么想呢?

于是从王全斌的北路军进入成都的当天开始,全军将士就疯了。

这可是承平三十多年的天府之国啊,成都之繁华远不是开封在内所有北方城市所能比拟的。

当一群拿着武器的叫花子,进入了一片花花世界,会发生什么,还用多想吗?

就一个字,抢!

除了赵匡胤规定的器甲、刍粮、土地之下,四川境内剩下的好东西可太多了,金银财宝、古董珍玩、绫罗绸缎、人间美色……

所有的一切,只要是宋军眼珠子能看见的,就是他们的战利品;只要是宋军能用手抓到的,就是他们的个人财产。

抢钱,抢娘们,成为宋军的主题,宋军陷入了抢劫大狂欢!

谁也不知道抢劫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或许当宋军进入四川第一天就开始了。

不过显然,攻下成都后,没有战事约束,抢劫大狂欢达到了鼎峰!

北路大军抢了没几天,刘光义率领的东路大军也来到了成都。

与北路大军相比,东路大军就爽多了。

东路大军自夔州之后,再也没有遇到抵抗,一路西上,望风披靡沿途州县,不战而降。

刘光义每入一城,就把官府库存全部打开,赏给士兵,东路大军走一路,发了一路财。

而东路大军将士们嫌抢钱不够过瘾,收钱拿东西的同时,一致要求刘光义进行屠城,抢个彻底。

刘光义正想答应,却被监军曹彬给阻止了。

屠城是没屠城,抢劫可不少,可能正因为沿途抢劫,耽误了行军速度,他们比北路大军晚到了几天。

两军合兵一处,一对比,双方都觉得对面比对方抢得东西更多,捞了更多好处,心里就不爽了。

不久赵匡胤下诏嘉赏北路、东路两路大军,并且规格一样,别无差降,这更让他们心里不平衡。

北路大军觉得,此次灭蜀,北路大军走的是最难走的蜀道,蜀军主力也是北路大军消灭的。自己才是灭蜀的大功臣,而东路大军压根就没出力,他们就抢了一路,发了一路财,凭什么和我们一样?

东路大军不同意了,听说过不战而屈人之兵吗?打仗要动脑筋,只要能拿下来就是本事,你们打硬仗,只是因为你们笨。

再说我们这一路也不容易,一路溯江而上,不少兄弟在船上都吐得稀里哗啦的,凭什么我们要比你们低一等。

两军开始吵,开始争功,吵了个昏天黑地,争了个七荤八素。

这时候就看主帅王全斌如何调解双方都矛盾了。

可王全斌只是名义上的大军主帅,他能管的只有北路大军,东路大军刘光义是皇帝陛下的结拜兄弟,自己压根就管不到。

向来宽容的王全斌出招了,兄弟们,以前的皇帝不是下旨允许我们抢劫吗?干嘛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放,四川是我们的了,这里好东西多着呢,谁抢到算谁的,能不能发财全靠自己本事。

此话一出,大家都满意了,抢劫继续进行。

王全斌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然不管,纵容手下将士,大肆抢掠,甚至王全斌自己都加入了抢劫大军当中。

当然,作为主帅,王全斌倒也拉不下脸,去公然抢劫,他只是直接走进了后蜀的国库,私吞了十六万贯铜钱,而后又擅自打开丰德库,失钱二十八万贯,而这仅仅只是铜钱的数目。

有意思的是,《宋史》还称王全斌“轻财重士,不求声誉,宽厚容众,军旅乐为之用。”。

轻财重士的王全斌这副德性,以贪鄙闻名的王仁赡就更夸张了,王仁赡是个文官,是主管军纪的监军,他有一万条理由,可以光明正大的进行抢劫。

他首先找上了蜀国侍中李廷珪,给他安了一罪名:焚荡之罪。

因为李廷珪此前跟随太子爷孟元喆在撤退时烧了一路。

王仁赡不管是谁下的令,都把所有罪名加在了李廷珪身上。

抵抗王师,烧粮焚舍,这罪行可就大了。

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李廷珪赶紧向新交上的朋友康延泽求救。

康延泽是个整个北路大军中脑瓜子最灵光的人,他指点迷津——王公志在声色,你只要满足了他的欲望,就可以脱罪。

李廷珪恍然大悟,可他素来节俭,家中并没有多余小老婆,无奈之下,他只好马上从亲戚家里临时娶了四个小老婆,又附上钱财百万送给王仁赡,方才脱祸。

王仁赡一下子就白得百万钱财和四个水灵灵的川妹子,这可比手下大头兵们打家劫舍来得快得多。

在王全斌和王仁赡的带头下,宋军将士全部抢了个不亦乐乎。

唯一没有进行抢劫当中的只有东路大军监军曹彬。

可曹彬只是东路大军的监军,管不到北路大军,而且他能管住东路大军不屠城,却管不了他们抢劫,并且当北路大军已经抢了个不亦乐乎,曹彬还能指望约束东路大军做个乖宝宝吗?

断人财路,有如杀人父母,曹彬要是再多说半个字,挡了大家伙的发财路,大家伙杀个监军也不是干不出来。

于是,曹彬只能独善其身,来个眼不见为净。

这样一来,六万入川的全体宋军将士,全部化身成奉旨抢劫的抢劫犯,他们抢得光明正大,抢得明火执仗。

四川百姓直到这时才发现,原来这六万不速之客并不是秋毫无犯的王师,而是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恶魔。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四川百姓终于恢复了些许男儿本色,反了!

他们拿起自己的武器,英勇的抗击这群恶魔。

史称“时盗四起”!好个时盗四起!

究竟谁是盗?这些盗究竟是保护自己的百姓,还是诛杀盗贼的正义之士?

这样一来,赵匡胤所期望的一个稳定的四川,成为了一个烽烟遍地的四川,哪里有宋军,哪里就有战斗,有杀戮,有反抗。

终于,四川的乱子就连开封城的赵匡胤都知道了。

二月二日,赵匡胤紧急将参知政事吕余庆奔赴西川首府成都,权知成都府;枢密直学士冯瓒奔赴东川首府梓州,权知梓州。

吕余庆一到成都,就发现拜王师所赐,成都已经乱成一锅粥。

他刚一上任就接到报告,宋军一个军校趁着成都赶药集的时机,拿着利刃在抢人财物。

这本是宋军在成都的日常节目,但是这个军校倒霉,不幸地碰上了吕余庆的上任三把火,被一刀砍去脑袋,成为吕余庆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治乱需用重典,经此一杀,吕余庆终于刹住了宋军抢劫之风,军中畏服,民乃宁居。

在吕余庆强硬治理下,成都算是稍微恢复了平静。

冯瓒就没那么幸运了,刚上任几天,原蜀军一个小军官上官进聚集了三千人马,又“挟持”附近数万百姓,一起围攻梓州。

当时梓州城内骑兵不过三百,城内顿时慌成一片。

好在冯瓒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他

早就看清了这数万人的本质,不过是趁夜色的流窜抢劫的乌合之众,成不了大气候。

冯瓒临危不乱,亲上城楼,四处督战。三更时,冯瓒一个眼神,打更的心领神会,齐齐敲起五更来。

上官进强攻不下,围城的盗匪本来是为抢劫而来,既无斗志,又无队阵,而且也不知道城里到底有多少官兵,一听五更锣响,以为天就要亮了,也许官兵就会出城进攻,个个吓得胆战心惊。

正在这时,不知谁叫了一声:“天快要亮了,官军要冲出来啦!”话音刚落,几万盗匪乱了阵脚,“哗啦啦”退潮一般地向后逃奔。

上官进收脚不住,也只得带领几个亲兵没命地逃跑了。一时之间,你践我踏,溃不成军。

冯瓒在城楼上看得真切,觉得时机已到,便命令官兵出城追击逃匪。很快俘获敌人1000多人,上官进也被生擒活捉,被冯瓒砍了脑袋。

在冯瓒的英勇指挥下,东川的首府梓州也总算安定了下来。

老实说,此时四川百姓的反抗,就是无组织、无纪律的零星反抗,对宋军根本形成不了真正的威胁。

如果这时宋军停止抢掠,安定人心,四川的乱子还起不来。

可是,宋军并没有停止施暴,反而变本加厉,欺负完百姓,逼反百姓还不算,还逼得已经放下武器的蜀军,重新拿起了武器,引发一场出乎所有宋朝人意料之外的大暴乱。

当年三月,王全斌派凤州路砦使、代行兴元府事王继涛和供奉官王守讷将孟昶押解回开封。

结果王守讷马上打了个小报告,王继涛一路上作威作福,公开向孟昶勒索宫女和财物。

孟昶再怎么亡国了,也是个皇帝,也是一国之君,也代表着后蜀故民的脸面,赵匡胤都得虚伪地热情款待他,你王继涛什么身份,竟敢如此凌辱一国之君?

你凌辱孟昶,就是不尊重后蜀全体臣民!就算你不真的不把他们当回事,你至少也做好表面功夫啊。

王全斌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马上撤掉王继涛,改任彭州刺史,让王守讷继续护送孟昶回京。

但是晚了,政治影响已经造成了,宋军形象彻底崩溃。

在宋军残暴统治以及种种胡作非为之下,整个四川已经成为一个就要爆炸的火药桶。

而点燃这个火药桶导火索的正是主帅王全斌。

蜀军投降后,宋朝将蜀军改编成了奉义,怀德,怀爱三军。

不久赵匡胤下诏,将蜀国降兵迁到边关,同时发给不少路费安家费——“行者,人给钱十千,未行者,加两月食粮。”

蜀军有多少?十多万!那得多少钱啊!蜀军就是些猪啊,给这些猪一口吃的就不错了,用得着浪费这些钱吗?

就是这些钱让人起了贪心,王全斌心痛了,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可全都是他自己的钱啊!

王全斌下令一切从简——“王全斌等擅减其数,仍纵部曲侵挠之。”

放下武器的蜀军本来就不想迁离故土,去北方当劳力。

王全斌居然还火上浇油,不仅克扣了蜀军该得的报酬,还让手下部曲侵挠之!

于是“蜀兵愤怨思乱,两路随军使臣,亡虑百数”,这已经是哗变的前奏了。

然而,王全斌等人又放弃了一次机会,依旧没把蜀兵当回事,就这群猪,敢哗变?

王全斌并没有派大部队押送蜀军北上,只是分委给了沿途诸州牙校。

很好,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你们心真大,你们眼珠子里是不是只有钱了?你们耳朵里是不是只有美女的娇chuan声了?

这样一来,再也无法挽回四川乱局了,一场暴乱席卷而来!

嘴巴说不清的事,就让拳头来说,就让刀剑来说。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蜀军将士下定决心要向宋朝这些恶魔讨回做人的起码尊严!

当蜀国降军走到绵州时,集体暴动哗变!他们杀掉押送官员,占据绵州,揭杆起义!

彻底拉开了蜀中大乱的序幕。


  https://www.lvsewx.com/books/15744/15744513/315035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