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赵家天下宋朝人 > 第五十五章:势如破竹——宋灭后蜀2

第五十五章:势如破竹——宋灭后蜀2


后蜀皇帝孟昶,在当代诸葛亮王昭远的忽悠下派了一个三人团去联系北汉,夹攻宋朝。

结果三人团叛变,密信落入赵匡胤之手。

此时赵匡胤已经为伐蜀做好了准备,后蜀这算是送了个把柄给赵匡胤,让宋朝大军师出有名了。

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初二日,赵匡胤终于动手了,他委派了两路大军,一北一东,进攻后蜀,发动一场灭国之战。

北路大军,以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担任大军主帅,武信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将,枢密副使王仁赡为监军,率兵三万多,自凤州沿嘉陵江南下,直攻后蜀;

东路大军,以宁江节度使、马军都指挥使刘光义为归州路副都部署,担任东路大军主将,内客省使、枢密承旨曹彬为监军,率兵两万多从归州沿长江西上。

再以给事中沈义伦为随军转运使,均州刺史曹翰为西南面转运使,负责大军粮草运输。

赵匡胤为孟昶准备了两路大军,总计六万多人马。

而后,赵匡胤在大军开拔前,定了两条军令:

第一,为分化后蜀内部,只要后蜀有人能率众归降,为大军供给军粮,或者充当向导,立授重赏;

第二,为拉拢人心,宋军到后蜀后,不得焚荡庐舍,殴掠吏民,开发丘坟,剪伐桑柘,违者以军法从事。

与此同时,赵匡胤还特意下令即日开始,为孟昶在开封建一座豪宅,该豪宅是一套江景房,就在开封城右掖门外南临汴水的黄金地段,有五百间独立房屋,里边日常用具一应俱全。

这是个大手笔,赵匡胤非常大方的请孟昶来开封做客,作为代价,孟昶来了就别想回去了。

十一月初三日,王全斌等人向赵匡胤辞行,赵匡胤特意在崇德殿为大军将士举行壮行宴会,先赏赐,金玉带、衣帛、鞍马等极具象征意义的礼物。

然后把早已经准备好的后蜀地形图给王全斌等人,赵匡胤问了句:“西川可取否?”

王全斌等人回答道:“臣等仗天威,遵妙算,克日可定也。”

而先锋大将、龙捷右厢都指挥使史延德可能觉得主帅王全斌这话就是句套话,不够壮烈。

他上前一步,扯开大嗓门,吼了句:“西川若在天上,固不可到,在地上到即平矣。”

如果西川在天上,我们可能还拿不下,可西川在地上,所以大军一到,就可以立即踏平西川!

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大将出行最豪气、最壮胆的誓言!

谁说武将没文化,此时在文采飞扬的文人墨客也说不出豪气干云的壮语来。

史先锋此话一出,所有人都血脉贲张,热血沸腾,就连赵匡胤也被这话给冲昏了头脑。

赵匡胤当即嘉勉史先锋,并且下了一个让他后来肠子都悔青了的命令——“凡克城寨,止藉其器甲、刍粮,悉以钱帛分给战士,吾所欲得者,其土地耳。”

赵匡胤下令,每攻克一个城池,只籍没其器甲、粮草,战场所得所有钱帛悉数分赏士兵,他只要后蜀的土地!

赵匡胤这话,其实和电影《投名状》那句“抢钱,抢粮,抢娘们!”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最能激励人心的话语。

此话一出,伐蜀大军全体将士眼珠子都瞪直,顿时发出了一道道绿光。

所有人都已经忘记,赵匡胤这个新命令,其实已经完全违背了前一天所说的第二条命令。

后蜀什么地方,天府之国,承平数十载,那里有数不清的金银财宝,人间美色。

只要拿下后蜀,这些东西都将是将士们的战利品,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加激励人心?没有了!

于是平蜀大军每个人都念叨着这句话,浩浩荡荡朝后蜀进发。

当宋朝大军奔向四川的消息传来,后蜀当面做出了积极反应。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孟昶马上下令,以枢密使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担任大军主帅,左右卫圣马步军都指挥使赵崇韬为都监,山南节度使韩保正为招讨使,洋州节度使李进为副招讨使,率兵抵抗宋朝大军。

后蜀大军其实就是以王昭远、韩保正两人为首,对于这个人事安排,孟昶的母亲李太后,非常不以为然,她劝宝贝儿子说:“吾见庄宗及尔父灭梁定蜀,当时主兵者,非功不授,故士卒畏服。今昭远乃汝左右给事之人,而保正又世禄之人。素不知兵,一旦有警,此辈何所用之。”

李太后说得很明白,王昭远和韩保正,一个是幸进之臣,一个是纨绔子弟,两人都不是带兵的料,一旦有情况,他俩不顶用。

但孟昶不听,他对王诸葛很有信心,临行前,他勉励王诸葛道:“今日之师,卿所召也,勉为朕立功。”

说完他还特意让宰相李昊等人,为王昭远在成都城外,举行饯行酒会。

李昊一看王昭远,就觉得这小子特别拉风,风头一时无两。

原因很简单,据说当年诸葛亮是手摇羽扇,指挥全军,王诸葛厉害了,他手执铁如意挥斥方遒。

诸葛亮的羽扇顶多也就能扇扇风,可王诸葛的铁如意不一样,它既可指挥三军,又可上场杀敌。

这一刻,王昭远诸葛亮附身,酒酣之际,他挥舞手臂,对李昊说:“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小儿,取中原如反掌耳。”

这话说得也是气壮山河,威风不可一世,此行他不仅要打败宋军,守卫山河,还要反攻宋朝,尽取中原之地。

话说得非常漂亮,着实能激励人心,让人奋发向上。

不过说实话,包括孟昶、李昊在内所有人,也没想王诸葛真能收复中原,您只要能赶跑宋军就谢天谢地了。

不过你王诸葛既然已经夸下了海口,那你就登场亮相,好好露一手吧。

其实王诸葛如果只想着守住后蜀的话,他有一个非常有利的优势——地利。

四川这地崇山峻岭,既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也是个天险之地,进入四川的道路,历史上有一个专有名词——蜀道。

蜀道有很多,中原打进四川的主要有:

由陕西出发,有翻越秦岭到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由汉中出发,翻越大巴山入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

由甘肃入蜀,翻越岷山山脉入蜀的阴平道。

而宋朝大军入蜀可选的其实主要就三条,

第一条,米仓道。

米仓道纵贯秦巴山区,翻越米仓山,踌孤云两角,南抵巴中,西去成都,南至重庆,自古乃兵家必争之道,沿途高峰丛集,万壑分流,根本就不是人走的路,更别说从此道强行入蜀。

第二条,阴平道。

阴平道,名字很平,其实根本就不平,三国时期,邓艾就是从此道灭了蜀汉。

但实际上,如果不是刘禅太怂,邓艾就是在自寻死路,阴平道就是一条九死一生的路,一旦强行穿越此道,军队走完之后,基本没有多少战斗力了。

第三条,金牛道。

金牛道又叫蜀栈,这条路相对来说好走点,而且路程较近,是入蜀的首选之道。

但这条道上有个最险要的关口剑门关!

剑门关,在剑阁县城南30里外东西横亘百余公里的剑门山中断处,因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

剑门关被誉为天下雄关,有“剑门天下险”之称。

剑门关,两崖对峙倚霄汉,昂首只见一线天,地势异常险峻,大诗人李白曾在《蜀道难》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剑门之险。

剑门关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国时期姜维就是在这里以三万人马挡住了钟会的十万大军,最后还得邓艾拼死一搏,从阴平道绕道剑门,从后面偷袭,才把蜀汉给灭了。

这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就是王昭远最大的倚仗。

王昭远有信心也有决心,就在家门口,挥舞着铁如意,把宋朝大军打得狼奔豖突、溃不成军。

王昭远首先下令,韩保正领兵数万率先出蜀,赶在宋军抵达之前,赶到兴元(今陕西汉中东)。

因为在四川本土之外,后蜀还有一块地盘,位于陕西境内的兴州(今陕西略阳)。

兴州,是后蜀多年经营的军事重镇,尤其是在丢失了秦、凤、成、阶四州之后,成为后蜀防御后周、宋朝的前沿阵地。

兴州城不仅城高墙厚,兵甲充足,而且城外还有一连串依托地势之险而修筑了兵寨据点。

王昭远相信,有此坚城,得此地利,足以让宋军碰一鼻子灰。

这年十二月,战争爆发,王全斌率军冲出凤州,直奔兴州。

然而,战争一开始,宋军就进行得十分顺利。

十二月十九日,王全斌率军横扫攻拔乾渠渡、万仞、燕子等寨,而后直取兴州,大败蜀兵七千人,获军粮四十余万石。

后蜀兴州刺史蓝思绾无奈之下退保西县;王全斌又拔下石图、鱼关、白水阁等二十余寨。

后蜀苦心经营的第一道防线,就像一层窗户纸,被王全斌一捅就破。

宋朝大军首战告捷,迎来一个开门红,主帅王全斌完全没有什么兴奋劲,一切都好像理所应当一样。

在获得四十多万石军粮的补给下,王全斌马不停蹄,杀奔后蜀下一个据点——兴元。

后蜀招讨使韩保正此时正在兴元,韩保正可丝毫不想当诸葛亮,如狼似虎的宋军狂飙而至,他被吓得心惊胆战。

然后他居然直接来了个弃城而跑,一口气跑到了西县(今陕西勉县西老城),兴元城不战而陷,宋朝大军再下一城。

这就是后蜀大将?王全斌都没兴趣亲自对付他,派先锋大将史延德紧随其后,像撵鸭子一样,把韩保正给撵得抱头鼠窜。

韩保正这时发现自己跑不了了,他压根就没想依托人数优势,向史延德发起反击,而是战战兢兢,哆哆嗦嗦地指挥数万军队,依山背城,结阵自保。

史延德一看对面这模样,心里就有数了,三个字“击走之”,韩保正和副将李进全部被擒,宋军顺便再次收获三十余万军粮。

看这样子,韩保正的真实身份的宋朝的运输队长,知道蜀道难,专门给宋军送粮去的。

紧接着,崔彦进与马军都监康延泽一鼓作气,过三泉山(今陕西宁强西北阳平关),至嘉州(今四川旺苍嘉川镇),杀伤无数。

一战下来,宋军都还没怎么出汗,蜀兵伤亡惨重,干脆烧掉栈道,退守葭萌关。

宋朝北路大军可谓是一路告捷,东路大军也不遑多让。

刘光义、曹彬率军连破松木、三会、巫山等寨,阵斩蜀将南光海及五千余士兵,生擒袁德宏被擒,而后又夺得战舰两百余艘,斩获水军六千余人。

东路大军兵锋直指,后蜀水上门户——夔州(今四川奉节)。

面对锁江为浮梁,敌寨三重,夹江列炮的夔州城,接下来怎么打?

刘光义摸出了一幅地图,这图是刘光义和王全斌出兵前赵匡胤亲手交给他们的,里面有赵匡胤的最高指示:不要从水路进攻,先遣步骑潜击,等守兵稍退,则水路夹攻,必可破也。

赵匡胤严令刘光义,必须按这图来打,绝不许自作主张。

这是宋朝皇帝见于史书的皇帝以阵图遥控指挥前线大将作战第一次记载,由此形成了“图阵形,规庙胜,尽授纪律,遥制便宜,主帅遵行”的祖宗家法。

说起来,赵匡胤是真的喜欢当参谋长,慕容延钊和李处耘打荆湖的时候,他就亲自布置的作战计划。

只不过,慕容延钊和李处耘没有刘光义以及王全斌这么幸运,没能得到赵匡胤亲自赏赐的阵图。

现在刘光义拿到这副阵图,他敢自作主张吗?

当刘光义打开了赵匡胤的锦囊妙计,心里激动万分。

这图画得太好了,山川险要,标注详细,敌军分布,一目了然,他只要按图上去打,必定马到功成。

还能再说什么呢?领导就是领导,伟大、光荣、正确。

于是刘光义做出了选择,他严格执行了赵匡胤的命令,在离浮桥三十里处就下船登陆,用骑兵夺取了浮桥,再引舟而上,屯兵白帝城西。

此时镇守夔州的守将是后蜀宁江节度使高彦俦。

高彦俦是后蜀功勋名将,出身将门,是跟随孟知详入川的心腹,后蜀开国元勋。

当初柴荣攻打凤州,孟昶曾令高彦俦出兵解围,可惜他去的晚了点,等他到时,凤州已经被后周攻克,高彦俦一害怕就逃回了成都。

不过,孟昶并没有怪他,后来让他镇守夔州。

等刘光义兵临城下之时,高彦俦对副将赵崇济、监军武守谦说:宋军涉险远来,利在速战,我们们应当坚守不出。

但武守谦却不以为然,大言不惭的反驳道:敌人盘踞城下,而我们却不出战,这是要等什么吗?

十二月二十六日,武守谦领着麾下一千多兵就去攻击宋军。

武守谦的作战地点名字很是他的特质——猪头铺。

武猪头一到猪头铺,刘光义马上派马军都指挥使张廷翰引兵迎击。

猪头铺一战,武守谦被张廷翰打得大败,拔腿就逃。

张廷翰哪会放过这个猪头,紧追不舍。

高彦俦没办法,这个武猪头可是监军,只好打开城门前去接应。

结果武猪头连逃跑都不利索,被张廷翰给趁机冲进了城。

高彦俦慌了,连忙整顿兵马要把张廷翰给赶出去,但是晚了,宋军已经进城了。

高彦俦苦战不胜,身中十多处创伤,手下兵马全部作鸟兽散。

高彦俦只好拖着伤体,奔回自己府中,

当时他的下属节度判官罗济劝他单骑归蜀,高彦俦拒绝道:当年我让秦川失守,现在又不能守住夔州,纵使皇帝不杀我,我又何面目见蜀人?

既然不跑,那就投降呗,罗济接着又劝他投降,结果高彦俦又拒绝道:我一家老小百余口,全都在成都,我要是苟且偷生,我家就全完了,今天之势,有死而已!

说完,心存死志的高彦俦整理好衣冠,望西北再拜,登楼纵火而死。

高彦俦终于以一死洗涮了当年的耻辱,他成为后蜀国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殉国的将领。

这样的忠义之士,任何时代都令人尊敬,高彦俦死后刘光义派人从灰烬中找出他的骨灰,以礼安葬,这是对一个忠臣勇士最后的尊重。

而高彦俦一死,夔州被宋军攻陷,成都水上门户已失,刘光义东路大军,已经不会遇到什么有效的抵抗了。

接下来刘光义要做的就是和王全斌赛跑,看谁先到成都,擒获孟昶,给孟昶搬家,让他住进赵匡胤在开封城准备好的豪华江景房里。


  https://www.lvsewx.com/books/15744/15744513/315147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