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赵家天下宋朝人 > 第二十五章:用最拉风的方式立最大的军功

第二十五章:用最拉风的方式立最大的军功


显德三年(956年)二月初五日,柴荣命赵匡胤打掉驻守在滁州、清流关,由皇甫晖、姚凤率领的三万南唐援兵。

于是赵匡胤继高平之战后第二大功——滁州大捷就此上演!

滁州,位于在寿州东南,是扼守南唐人的都城金陵的西北门户,是南唐在长江以北又一重要军事重镇,战略地位仅次于寿州。

滁州因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

《醉翁亭记》开篇就说,“环滁皆山也”,欧阳修没有说错,滁州就是被群山环绕的一座城,最有名的当然就位于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醉翁亭就在琅琊山半腰。

在欧阳修笔下,滁州山清水秀,林壑尤美,幽深秀丽,实在是人间胜地。

但从军事角度上看,滁州是江北少有的险地。

滁州山太多了,山就是天险,滁州西北门户就是两座山,滁山与石驼山,山势极为险峻,以两山之险,其夹口处另设一关,就是清流关。

两山夹一关,由此构成滁州天险。

此时镇守清流关的将领就是皇甫晖和姚凤。

姚凤不值一提,重点是皇甫晖。

皇甫晖本是后唐、后晋的悍将,长期时期驻守燕云地区,一直和契丹人打仗,是个沙场宿将。

而且这哥们胆大包天,李存勖时期,就是他怂恿士兵,干掉主将,一手挑起了贝州哗变,最后终结李存勖的统治。

天福十二年(947年),契丹南下,灭了后晋。皇甫晖率部投奔南唐,从此成为南唐顶尖大将,是南唐拿得出手的几个将领之一。

这样的人根本就不是赵匡胤之前阵斩的那个无名小卒何延锡能比的。

而且此时皇甫晖手上有数万兵马,号称十五万!(关于皇甫晖兵力,《宋史》称“众号十五万”,《资治通鉴》是三万,《五代史》是一万五精兵)

名将镇险关,这就是赵匡胤面临的局面,这一仗并不好打。

结果也不知道赵匡胤发了哪门子疯,他找来几套花里胡哨的行头。

一会穿上这套问大家:这套怎样?我穿着是不是挺帅?

一会又换上另一套问大家:这套怎样?我还是觉得这套比较帅!

底下人都快疯了,大哥,你是来打仗的,不是来参加时装表演的!

赵匡胤似乎并没有这个觉悟,他居然又变戏法似的拿出一套更花里胡哨的行头来装饰他的战马,然后把铠甲兵刃擦得锃明瓦亮,浑身闪闪发亮,光彩照人!

终于有人看不惯这个自恋到极点的闷骚男了,提醒赵匡胤说:将军,你穿这套太显眼了,太拉风了,可上了战场你不就成了个活靶子吗?

结果,赵匡胤撇撇嘴,不以为然,来了句逼格满满,极为拉风的话:“吾固欲其识之耳!”

我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我是谁!

赵匡胤手下人全体晕倒!你可真牛,牛到突破天际,你咋不叫赵拉风?

得,什么都不用说了,跟着这样的将军,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你TM要装逼,也别带着大家一起装啊!

当赵匡胤来到清流关后,这次赵匡胤却没有像上次涡口之战一样,那样派出少股人马去诱敌出关。

他一反常态,把所有人马都排列在清流关前,自己盔甲鲜明,人马招摇,站在队伍的最前面,直接向敌人约战:我就是赵匡胤,有种的下来决一死战!

很直接,很粗暴,也很嚣张,赵匡胤就穿着最拉风的装备,用最简单的话,直接约战。

可赵匡胤越是这样,关里的皇甫晖越不敢出来作战,涡口之战才过去多久,要诱我出战,门都没有,清流关易守难攻,我就在关里不就没事了?

这样一来,这仗就很难打了。

袭关要成功,通常只有两种办法,第一硬攻,直接拿命填,第二智取,想办法奇袭关口。

而要智取夺关,得满足两个条件:自己够快、够隐蔽,敌人够笨、够疏忽。

简单来说靠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怎么才能出其不意呢?

很快,赵匡胤分兵一路继续挑战关内守军,然后自己则率领大部队去爬山!

这个时候,赵匡胤还有心思爬山?答案很快揭晓。

这时,皇甫晖一看,对面挑战的周军就这么点人,正准备列阵开打,没想到,消失一会的赵匡胤却突然率大部队,绕过了清流关正面从山后杀到了。

皇甫晖傻眼了,他抓破头皮也想不到,赵匡胤这是怎么蹦出来的?他是怎么绕过清流关的?

皇甫晖当然想不到了,就在赵匡胤白天一阵表演,迷惑敌军之际,他很快脱掉了那身拉风到极点的装备,换上了短衣襟小打扮。

然后命令全军跟他一起紧急隐蔽的出发,去爬山涉水,越过不知道多少高山怪石,涉过清流关附近的西涧,在天亮之前绕过了清流关正面,从背后向南唐军发起了出其不意地猛攻。

(关于赵匡胤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引发后世一些人的猜想,后文有讲述)

可怜的皇甫晖,初到滁州的他根本不知道清流关背后还有一条小道,让天险变成了他的噩梦。

这样一来,清流关失去了原本的作用,皇甫晖只能跑路,马上退回滁州城,而赵匡胤则在后面紧追不舍。

皇甫晖当机立断,马上把滁州城护城河上的桥给毁了。

但是皇甫晖也不想想,赵匡胤能越过清流关,护城河又算的了什么?

很快于他就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只见赵匡胤命令后周大军,直接游过去,当然谁要是吸自信可以纵马飞过护城河,也行,总之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城门下。

收到命令的后周大军,没有犹豫,直接扑通扑通地跳进了水里,然后就冲上了对岸,直奔城门。

见过不要命的,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

关于这个过程,司马光只记载了“太祖皇帝跃马麾兵涉水,直抵城下。”这简单的十四个字。

但他怎么也无法理解,赵匡胤如此不要命的做法给了唐军多大的震憾。

南唐大军都傻眼了,护城河一点用没有,城门能挡住这群疯子吗?

这个时候,皇甫晖出奇的愤怒了,赵匡胤小儿,你欺人太甚了!你太目中无人了!

为了挽回士气,他突然间伏在城墙上,向城下大喊:赵匡胤,我们各为其主,你不要太嚣张,有种的等我打开城门,列好队伍,咱们真刀真枪地干一场!

赵匡胤一听这话就乐了,真是想啥来啥,我就怕你缩在城门里不出来,想不到你竟然敢出城作战。

行,那就让你看看赵字怎么写!

于是“太祖皇帝笑而许之”,赵匡胤从容不迫的让出一条道,让皇甫晖整军出城!

而被怒火冲昏了头脑的的皇甫晖真的开始实现他的诺言,真的大开城门,列队出战了。

天可怜见,这是皇甫晖犯的最后一个错误,也是最致命的错误。

其实客观的说,皇甫晖不愧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沙场宿将。

从最开始到现在为止,他所有的决定都是对的。

在清流关,不理会赵匡胤的挑战,坚守城关,闭门不出,是对的;

在滁州,毁掉护城河桥,决定再次坚守也都是对的,只要他固守滁州,已经成为强撸之末的赵匡胤其实拿他没办法。

但是可惜,他没有真正贯彻自己定下的决战方针,他一怒之下,真的带人出城和赵匡胤决斗了。

城门渐渐地打开了,赵匡胤没动;

南唐的军队开始从城门后鱼贯而出了,赵匡胤还是没动;

一直等到皇甫晖出来了,赵匡胤动了。

赵匡胤根本就没给皇甫晖列阵的时间,

然后突然启动,伏着身子,握紧马脖,直接纵马冲阵,边冲边喊:“吾止取皇甫晖,他人非吾敌也!”

南唐大军愣了,这是战神下凡啊!他们终于见识到古代名将,千军万马取上将首级是怎么回事了。

就这一愣神的功夫,赵匡胤已经冲到皇甫晖面前,直接拔剑,一剑击中皇甫晖脑袋,生擒皇甫晖,捎带手顺便把皇甫晖身边的姚凤也给生擒了。

“太祖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脑,并姚凤禽之!”

这就是《宋史》赵匡胤此战的全部过程,赵匡胤用过人的武勇一举攻克滁州!

这是怎样的骁勇善战,怎样的武勇绝伦?

这一仗,彻底把皇甫晖打服,后来赵匡胤将他当作战俘献给柴荣,他对柴荣说,不是我孬,我也经常和契丹人打仗,但我从来没有见过比赵匡胤更猛的!

甭管皇甫晖怎么心服口服,总之赵匡胤一战功成,迎来滁州大捷。

而滁州大捷和高平之战一样,对赵匡胤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

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十月,当时的滁州通判王靖在得到朝廷旨意后,在当地修建了一座端命殿,供奉赵匡胤的御容相,然后每年除重大节日外,每个月初一、十五滁州官员都要来举行浩大的祭拜仪式,以纪念赵匡胤这场滁州大捷。

因为宋朝人认为,端命者,应天顺人,启运立极,赵匡胤就是在滁州,“功业自此而成,王业自此而始”。

滁州大捷对赵匡胤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这也是赵匡胤军事生涯当中,最为出彩的一次战斗。

仅此一战,就让赵匡胤名满天下,成为后周王朝知名的名将!

不仅如此,赵匡胤还在滁州认识、网罗了宋朝开国功臣赵普,滁州城成为赵匡胤和赵普风云际会之地。

更神奇的是,滁州这地可能风水太好了,不仅赵匡胤、赵普在此结缘,后来朱元璋和手下头号谋臣李善长也是在滁州相遇,而东晋晋元帝司马睿也是从滁州渡江登上皇位。

闲话少叙,赵匡胤滁州大捷后,一举改变了整个战场的形势。

要知道,滁州渡了长江,就能直达南唐国都金陵(今江苏南京),赵匡胤陈兵滁州,相当于直接把刀架在了南唐脖子上,对南唐震撼,难以言表。

与此同时,赵匡胤解决了南唐援军对柴荣大军的威胁,寿州彻底成为了一座孤城。

这让柴荣在猛攻寿州之余,得以放心的四面出击,攻打淮南其余诸州之地,柴荣马上命王逵进军鄂州,韩令坤,赵弘殷等人攻打扬州,武行德进攻濠州,来了个四面开花。

这对南唐的打击是非常非常大的,南唐皇帝李璟迫于无奈,开始寻求和后周谈判,以和平手段,解决这次争端。

在这样的情况下,越发突显赵匡胤滁州大捷的重要性,赵匡胤用最拉风的方式,立下最大的军功,这本身就很拉风!

谁说赵匡胤没有赫赫军功?

当梁启超看到这段历史,他还能说赵匡胤“未尝有赫赫之功”吗?


  https://www.lvsewx.com/books/15744/15744513/317301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