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赵家天下宋朝人 > 第二十四章: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第二十四章: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高平之战后,柴荣有了削平天下之志,开始按王朴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着手统一大业。

为了解决后顾之忧,柴荣很快对后蜀开战,准备收复发动对秦凤成阶四州之地。

显德二年(955年)闰九月十七日,捷报传来,秦成阶三州投降,柴荣大悦犒赏诸臣。

到了十一月十四日,凤州被拿下,后蜀就此搞定,柴荣令主帅王景镇守秦州,防备后蜀。

而在此之前,柴荣已经发动对南唐的战争!

这年十一月初一日,柴荣命宰相李谷为主将,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为副将,率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十二名高级将领,攻打南唐,直奔淮南而去。

王彦超和韩令坤是赵匡胤的老熟人啊。

王彦超就是赵匡胤当年流浪求职时,那个复州节度使,当初王彦超对赵匡胤可是“关怀备至”,给了笔钱,像打发叫花子一样,让赵匡胤灰溜溜滚蛋,成为赵匡胤刻苦铭心的记忆。

八九年的时间过去了,赵匡胤成为了柴荣心腹大将,而王彦超成为后周最为顶尖的大将,地方实权派,地位比赵匡胤还要高。

而韩令坤则是赵匡胤一起在军区大院长大的发小,两人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什么调皮捣蛋的事都干过。

现在韩令坤成为了侍卫司实权大佬,赵匡胤也成为殿前司实权将领,兄弟俩混得都不错。

此时看到韩令坤能领兵出战,赵匡胤满是羡慕。

他太想和韩令坤一样上阵杀敌,攻城拔寨了,这才是军人获取荣誉的最佳舞台!

但是,赵匡胤,不要着急,你的表演时间即将到来!

战争一开始,后周大军进展十分顺利,连战连捷,扫平淮河以北的唐军。

而后李谷在正阳(今河南正阳)淮河上架起了一座浮桥,渡过淮河,抵达寿州城下。

十二月,王彦超在寿州城下歼灭两千唐军,先锋都指挥使白延在来远(今安徽寿县西南)、山口镇(今安徽寿县东),击溃南唐淮河守军数千人,继而攻占上窑(今安徽怀远之南)。

这样一来,后周大军扫平一切障碍,可以向寿州发起猛攻了。

寿州城,是一个军事要地,往西是上游的阜阳,往东是下游的蚌埠,它的后面就是战略重镇合肥,再往后就是南唐赖以生存的长江。

守江必守淮,这是千古名言!

对于南唐来说,寿州城就是关乎生死存亡的第一道防线,寿州一旦被拿下,后果极其严重;

对于后周来说,寿州城是大军必须攻克的第一个堡垒,寿州不被攻克,前面的胜绩都是泡影。

寿州城成为此次大战的关键!而镇守寿州的就是名将刘仁赡。

刘将军是一个狠人,是一个强人,是一个让后周诸将都无可奈何的强人!是一个无论遭遇怎样打击都能岿然不动的名将。

好吧,祝李谷、王彦超、韩令坤们好运。

在刘仁赡严防死守下,无论后周大军怎么猛攻,都没法撼动寿州分毫。

李谷一看,看来凭我一人之力,拿不下寿州,他给柴荣写了封战报,如实的把情况告诉柴荣,陛下,接下来怎么打,你看着办!

柴荣接到战报,没有废话,直接准备御驾亲征。

显德三年(956年)正月初六日,柴荣正式下诏亲征淮南。

然后命侍卫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李重进领兵先行一步奔赴正阳,河阳节度使白重赞则率三千亲兵,屯兵颍上。

正月初八日,柴荣率大军出了开封城,殿前都虞候赵匡胤也跟随出战!

这是赵匡胤第一次参加统一战争,他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

德顺兄(韩令坤字德顺),小弟我来啦,咱们兄弟俩并肩作战,杀他个片甲不留。

更有意思的是,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其实也参加了这次战争。

此时赵弘殷混得也还不差,担任马军副都指挥使,正好是韩令坤的下属。

赵匡胤这一出征,就能和父亲一起迈上同一片战场,唯一遗憾的是,父子俩分属不同军队。

不过,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这是赵匡胤和赵弘殷父子俩第一次共同作战。

不知道此时,赵弘殷看到儿子取得这样的成就,会不会老怀欣慰。

年轻人已经长大了,甚至混得比自己还好了,自己不服老不行,这终究是年轻人的天下。

可是,孩子,我虽然已经老了,但我也会让你瞧瞧,你爹我当年是怎么打仗的!

而当赵匡胤看到两鬓斑白的父亲,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他有没有暗自发誓,打出一场又一场漂亮的胜战,告诉自己的父亲,你的儿子比你要强!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赵匡胤这次出征,有父亲、兄弟一起作战,此行想必不会孤单!

而就在柴荣出征之际,南唐反应也很快,马上派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兵两万火速增援寿州,同时命令同中书平章事皇甫晖、常州团练使姚凤率兵三万进屯定远(今安徽定远东南),以为策应。

救兵如救火,此时寿州已经被后周大军强攻了近一个月,南唐皇帝李璟忧心忡忡,急令刘彦贞火速驰援寿州,第一时间内抵达城下。

刘彦贞也是个狠人,他把皇帝的命令当成耳旁风,根本没有直接去救寿州,等到了寿州两百里远的来远镇时,他动用南唐真正的王牌——水军,出动几百艘战舰,不管寿州,准备直接攻打正阳,要毁掉后周搭建的浮桥!

这招猛虎掏心,攻敌必救,狠啊!直接打在了后周大军的软肋上。

一旦刘彦贞得偿所愿,他就能来个关门打狗,和刘仁赡来个里应外合,水陆并发,把后周大军困死在淮河以南!

这一下,李谷慌了,寿州猛攻不下,前路已绝;这要是正阳浮桥被南唐拿下,大军后路尽断,到时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让手下这帮旱鸭子在淮河游回淮北了。

李谷只能紧急给柴荣写信,请求支援,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等柴荣到来,估计自己早就完蛋了。

于是,他很快下令退守正阳,在正阳等待柴荣援兵。

而且为了比刘彦贞更早一步赶到正阳,他下令将粮草辎重全都就地焚烧,然后马上后撤,再不耽搁。

这一烧出事了,城外的火光让寿州城里的刘仁赡看得清清楚楚,周军这是要撤退啊,反击从现在开始。

刘仁赡下令唐军出城,给李谷举办一次亲密友好的欢送会,感谢李谷猛攻寿州一个月的大恩。

李谷更不敢接战了,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正阳!

这样一来战争形势被逆转,伐唐大军之前的努力基本上都白干了!

此时,刚出开封不远的柴荣接到了李谷的求援信,他马上急诏李谷,不许撤退回正阳,你继续攻打寿州,援兵我自己来解决!

可惜,还没等柴荣传信到来,李谷已经烧了军粮撤回了正阳。

正月十三日,柴荣援军抵达陈州,闻听消息,他赶紧让李重进紧急进军淮上挽救局面。

这时候李谷还劝柴荣退兵,柴荣都给气笑了,我刚来,你就叫我回去,我这是来旅游吗?你怕不是忘了,我的人生字典没有后退二字!

柴荣马上命李重进火速驰援正阳。

而此时刘彦贞已经到了寿州城下,听说后周大军焚粮而遁,不禁大骄,要来个痛打落水狗。

刘仁赡劝道:现在敌军一听到将军的名号就自动遁走,将军已立大功。还是不要追了。万一失利,大事去矣!

但刘彦贞不听,一定要去追。刘仁赡不禁叹道:“果遇,必败!”

果然当刘彦贞赶到正阳,正好遇见李重进。一场激战,唐兵死伤万余,刘彦贞被阵斩,咸师朗被生擒,另外还俘虏三千降兵。

三千降兵怎么办?李谷建议押回开封。

李重进一听,好啊,要不你去送?可是老兄,你还有粮食吗?

粮食?粮食早就烧完了,哪还有多余的粮食给降兵。

李谷没话说了,于是李重进将三千降兵全部处斩。

刘彦贞这一败,唐军大恐,胆战心寒,另一路援军皇甫晖、姚凤退保滁州的清流关,而滁州刺史王绍颜早已逃的不知去向。

这一下,战争形势再次发生逆转,寿州城成为了一座孤城!后周大军以为寿州指日可定。

正月二十日,柴荣抵达正阳,他削去李谷的统兵之职,你丫,下岗了,然后让李重进接管军权。

正月二十二日,柴荣亲抵寿州城下,马上命令大军,准备猛攻寿州,并将正阳浮桥迁到下蔡镇,铁了心要拿下寿州。

正月二十三日,柴荣征发淮河北岸丁夫数十万日夜攻城,柴荣就是要一鼓作气,一举拿下寿州城!

可柴荣错了,对面的刘仁赡太厉害了,他也铁了心要死寿州城。

没说的,一场激烈的攻城战开始了。

再次重申,自古以来,攻城战最为难打,只要城里人一心死守,纵使有千军万马,一时之间也很难拿下。

此时刘仁赡就是这样,这个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声名的人,以一城之力,竟然坚强地抵住了后周大军昼夜不停的猛攻!

这极大地鼓舞了南唐本已经变得绝望的士气。刘彦贞被一举击溃带来的惊慌消失了,南唐继续增派援军,而且军舰就停在淮河边上,从远处远远地威慑着后周的军营,退守清流关的皇甫晖、姚凤也重新出动,从北面和西面形成了对后周的反包围圈。

战争进行到这,谁也不知道是最后的赢家!

就在这时,南唐又派出一万多援兵乘船赶到了寿州的下游涂山。

围城打援!柴荣下意识的想到了这四个字。

正月二十六日,柴荣命赵匡胤率领五千人马搞定这些援军。

尽管赵匡胤带领的也只是一路偏军,但这是赵匡胤从军以来,第一次独当一面,领军作战。

初次单独领军,就是五千打一万,以寡敌众之局,他会交出怎样的答卷呢?

很快,赵匡胤抵达战场,他没有第一次单独领军的激动和毛躁,率军横冲直撞。

他显得异常平静,异常老道!

他派一百余骑兵挑衅一番,然后马上撤退。

但是,赵匡胤好像搞错了方向,他是在往西撤,而后周大军的大本营在南边。

唐军一看,对面周军这小子就这点水平吗?马上下令追击。

这一追,完了!赵匡胤在涡口(今涡河入淮处)设下了埋伏。

等骄狂的唐军一口钻进了赵匡胤的埋伏圈,赵匡胤伏兵尽出,彻底击溃追击中的南唐大军,然后立即乘势反攻,再由原路杀回涂山,捣毁南唐淮河岸边的陆寨。

于是涡口一战,赵匡胤轻松获胜,战果斐然,夺得战船五十余艘,而且阵斩唐军都监何延锡!

何延锡,恭喜你,你中奖了,你将永载史册,因为你是赵匡胤平生第一个被斩杀的有名有姓的将领!

而赵匡胤初次单独领军,就立下大功,一举解除了寿州城下游的威胁,一代名将,初露峥嵘。

但是,赵匡胤的胜利并没有改变战局,刘仁赡镇守的寿州城还是稳如泰山!

面对久攻不克的寿州城,面对刘仁赡这块磐石,柴荣心里很是火大。

而南唐源源不断的援军,更是激起了柴荣的血性!

看来你南唐真是兵多将广,左一路援兵,右一路援兵的,这是想让我重蹈李谷覆辙?那好,我倒要看你有多少援军被我消灭!

二月三日,新建的下蔡浮桥建好,柴荣亲自去视察,以示坚决不撤退的决心,受此鼓舞,周军士气大振!

于是,柴荣一边继续猛攻寿州,一面派人坚决执行围城打援之策。

二月五日,巡检使司超在盛唐镇又杀败了三千多唐军,生擒都监高弼,缴获战舰四十余艘,战功和赵匡胤也差不了多少。

司超和赵匡胤两次大胜,让柴荣大喜,马上命李重进围定寿州城。

战争进行到这,其实胜负未定,双方都有机会赢。

对于南唐来说,刘仁赡镇守的寿州就是个诱饵,吸引后周大军,而后南唐可以从容布置援军,水路并进,形成反包围圈,扑杀后周大军。

南唐的优势在于,他们是本土作战,只要寿州不被攻克,就能发挥水军优势,四下出击,截断后周大军后路。

对于后周来说,寿州也是诱饵,可以吸引南唐援军,而后围城打援,甚至可以四面出击,攻打其他州城,鄂州、扬州、濠州,都在攻击范围内,毕竟不是每个州都有个刘仁赡,这样一来能把淮南搅个天翻地覆。

后周大军的优势就是,战斗力更强,几次野战都获胜了,但也有一个致命的危险,那就是寿州东面的滁州还有皇甫晖、姚凤率领的三万援兵。

这三万援兵就向一柄锋利的匕首,顶在了后周大军后背,一旦露出破绽,就能一击毙命。

怎么办?拔掉它!

由谁去?赵匡胤!

于是,刚迎来涡口大捷没几天的赵匡胤,接受了一个更危险,更重要的任务,也迎来了一个更好的表演机会!


  https://www.lvsewx.com/books/15744/15744513/317412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